38. 受力分析 嬴政:这题不写,难道留给我……(2 / 3)
轻轻地应了声:“是吗,听上去都差不多,都是挖土的。”
量身打造的钩子放下后,郑国可比公输逊好进坑多了:“哪里是挖土了?水利可有很多讲究了……”
他絮叨了好一会儿,见嬴政眼神一错不错地瞧着他。
好像也没有之前,那种居高临下,带着嘲意的感觉。似确实有点好奇,又似初次见到他般重新审视。
郑国原本嚣张的气焰,又快升起了。
但想到前几天的处境,他还是收敛了些许:“你这种秦国公子,不了解也很正常。”
闻言,嬴政淡淡道:“昔日我在邯郸时,也观察过一二。赵国国土中央,纵横有连绵的太行山脉。”
“其水利落后,田地分散而并不富饶。”
郑国小声道:“行吧,算你有点眼力见。”
其实他跟着来秦国,也是想见识一下蜀地那“都江堰”。奈何现在被拿捏了把柄,不得不给这个黑心公子政打工。
嬴政对于公输逊算是以礼相待,面对郑国,就是比较利落地压榨了:“去摸索下关中的情况吧。”
“其地形河流、农田和树林分布,若要开渠的相关规划。”
郑国听着这一堆任务:“???”
他发出来自灵魂的疑问:“凭什么阿逊只要改良那个“漏斗”,但是我有这么多活要干?”
嬴政环视了周围的一圈守卫,然后带着深意看向他,让对方自行体会。
旁边前来了宫里的宦官,耳语几句后,他颔首表示知晓了。
蒙恬前几日在军营中接受捶打,可能是蒙骜大发慈悲,今日给他放了一天的假。
他跟在嬴政身边,好奇地问:“长公子,这还不到五更天,王上传你进宫做什么?”
嬴政眸色微深:“据来人传话,是命我跟随上朝。”
这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当下的秦国沿周制,仅凭王族身份不必上朝。只有立了“世子”或是“太子”,相当于有了官职之后,才需上朝。
而先前嬴异人在吕不韦提出此事时,再三缄默没有表态。如今又突兀地令他上朝,前后举动似不明而矛盾。
是因为吕不韦?还是对方有什么考量?
嬴政懒得去猜,便掀帘坐进马车。秉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进了宫殿,轻踏在层层台阶向上走。
对于他的到来,贵族朝臣神色各异。虽暗流涌动,但噤声不语,似在揣度嬴异人的用意。
按照吕不韦的示意,他站在了对方身边,前端的位置。
嬴异人神色如常,示意可以开始了。
陆续有官员臣子起奏,但大多说的是些无关痛痒的内容。宫殿外的日光微亮,隐约在有鸟鸣声传来。
嬴政听着这些形式主义的内容,便有些犯困。
这些贵族官员上奏的内容,往往空洞乏味,甚至比不上后世那些枯燥的考点。
恰在此时,旁边的吕不韦上前一步,淡声道:“臣倒有一事,想容秉王上。”
旁边的宦官接过他手里的物品,恭敬地捧起,交给端坐于王座上的嬴异人。
吕不韦:“此物分别名为“纸”和“笔”,是由长公子政和蒙骜之孙所创。”
“臣与蒙将军皆已尝试,其搭配后便于书写,且原料易得。”
嬴政回神,漆眉微动。
只见高台上的嬴异人轻抚了下“纸”,随即握住兔毛笔写了几笔。随后原本有些苍白的面容,露出点真心实意的笑,连连赞叹了几声好。
嬴政面无波澜地回复了对方的夸赞,耳边也灵敏地捕捉到,后边朝臣的些许议论。
吕不韦似乎是有备而来,人手一份发了下去。
“不错,这“纸”似乎是更容易写,而且极为轻便……”
“也不知是何种材料所制,表面似乎瞧不出来,看起来工艺卓绝……”
嬴政听到那些人开始窃窃私语,有在惊诧纸和笔的,也有在诧异他同蒙恬的:“听闻那公子政于赵为质,没想到……”
尤其是见蒙骜也同吕不韦站到一起,不同阵营的臣子,或多或少暗流涌动,在揣测日后的变局。
然而在快要下朝之时,有个末尾的臣子出列示意:“禀告王上,近日来天气炎热,恐咸阳田地干涸,出现旱灾。”
嬴政抬了下眼。
只见对方似乎是个籍籍无名的中年人,存在感不高。此刻却站出来,语气一板一眼:“王上与其钻研这些不入流之术。”
“不如多关注实际问题。”
嬴政漆眉微动。下一秒,他听到吕不韦轻斥了句:“王绾,你不过一介小官,也敢如此非议王上?”
对方又行了下礼:“农业乃国之根本,请王上三思。”
被冠以“不入流”之名,嬴政原本漆黑的眼底闪过戾气,但注意到对方的名字后,又顿了下。
最开始历史课的时候,曾一笔带过这个名字。
【秦始皇登基后,丞相王绾提议采用分封制。而他最终采用了另一位丞相李斯的建议,设立了郡县制。】
无论是课本还是史记,对于“王绾”这个名字仅是一笔带过,且还是作为李斯的陪衬。
如今看来,这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