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刘向东的来意(1 / 2)
时间来到九月,宁州的百货大楼与供销社终于开始销售月饼。
不过,这对二食堂的月饼却是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一方面,百货大楼和供销社都是限购一斤,人们想多买也只能从二食堂那里买。
另一方面,他们的月饼硬的跟石头一样,比不了二食堂那松软美味的月饼。
这一天,宋俊林来到二食堂后,发现红星大队的刘向东竟然也来了。
宋俊林停下自行车,笑着跟对方说道:“刘支书,来二食堂看你老婆?”
随着跟红星大队的女同志熟络起来,他这才知道里面竟然还有刘向东的老婆。
“哈哈,看老婆只是一方面。”
刘向东挠了挠头,说道:“我这次来二食堂,主要还是打算从这里订购一千斤月饼,好给红星大队的人发福利。”
虽然红星大队是最早开始包产到户的大队,但由于他们早早就开始发展集体产业,所以大队也开始富裕起来,经常会给村民们发福利。
宋俊林微微颔首,说:“看来你们大队今年发展的很不错啊!”
刘向东摇了摇头道:“只能说还行吧,比起你们城里人还是差多了,你看你们二食堂的月饼多红火。”
说完,他张了张嘴,犹犹豫豫的,似乎有什么话不好开口。
宋俊林内心一动,便笑问道:“刘支书该不会也想做月饼吧?”
“嘿嘿,嘿嘿。”
被宋俊林点破了心思,刘向东不由老脸一红。
他干笑了几声,然后对宋俊林说道:“不瞒宋师傅,我还真有这个想法。”
说完,刘向东搓了搓手,问道:“不知道宋师傅能否帮我们大队买几台烤箱,每一台我愿意给宋师傅2000块钱的报酬?”
“实话跟刘支书说吧,我这烤箱是从粤省买来的,而且没有现货。”
宋俊林开口说道:“当初我是花了八天的时间,这才把烤箱给买回来,现在还有十天就是中秋了,就算给你们买回来,你们也没时间去做月饼啊。”
“也是,这过了中秋节,就没多少人舍得买月饼了。”
刘向东闻言,不由叹息道:“这可咋整,这可咋整!”
宋俊林问道:“刘支书这是想给红星大队找新的出路?”
“是啊。”
刘向东点头道:“别看我们红星大队这两年搞得很红火,又是搞养殖厂又是搞砖窑厂,但是这些项目也才吸纳了70号人。
我们大队有五百多户人家,其他的家庭现在都只能种地,可种地根本就赚不了多少钱,我也是听了我媳妇的话,才想着能不能像你们二食堂这样做月饼卖。”
宋俊林思索了一下,提议道:“刘支书,我觉得你们可以搞个收音机厂。”
刘向东直接摇头道:“收音机那可是高科技,我们农民哪会儿做?”
“刘支书,这收音机就是喇叭、磁棒、二极管、三极管那些东西组装起来的,其实真没什么难度,市里边好多无线电爱好者人家都能自己组装。”
宋俊林解释道:“现在南方有一些大队的集体企业,就在给国营企业提供这些零部件,你可以从他们那里买一批零件回来,然后再从咱们市里收音机厂找人教你们组装。”
刘向东问道:“那人家收音机厂的能放弃铁饭碗来我们大队?”
“人家肯定不去啊,但是可以变通一下。”
宋俊林低声说道:“他们国营厂的一周上六天班,剩下的那天在家里休息,你们可以让他们休息那天去,不去?教一次给20干不干?不干你再问他们教一次50干不干?”
刘向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我们做出来以后,怎么卖出去呢?供销社和百货大楼人家能要我们的东西?”
宋俊林道:“你们可以卖给周边的村民,到时候价格比供销社便宜一些,然后再跟他们说,一年内坏了的话保修,这样还不愁卖掉?”
虽说现在的城里人,已经开始讲究电视机、洗衣机这些新四件,但在广大的农村,人们却是连“三转一响”的老四件都没有集齐呢。
在他看来,只要能够买到价格便宜且质量有保障的收音机,这些农村人一定会愿意买的。
“听起来好像还真能干,我再回去琢磨琢磨。”
刘向东说着,又对宋俊林道:“宋师傅,不管怎么说,这次都要谢谢你啊。”
“嗐,不必这么客气,之前你们红星大队可没少帮我!”
宋俊林摆了摆手道。
他之所以愿意给对方出主意,主要是觉得对方人不错。
这刘向东参是79年因伤退伍的,回到大队以后就成了大队副书记。
在他的带领下,红星大队又是分产到户,又是建立养殖场、砖窑厂,后来还搞了电线厂和铜厂。
刘向东没有回来以前,红星大队那是最穷的大队,村里的强劳动力干满一天的工分只有七分钱。
等到他回来以后,红星大队这才富裕了起来,在养殖场和砖窑厂上班的人,每月都能拿到几十块,不亚于城里的工人。
不过,最关键的是,他从始至终没有多拿大队一分钱,大量的资金都用来给老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