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电报(2 / 3)

加入书签

线。

那就是,从孟加拉出发,然后翻越若开山脉,走缅甸进入到了云南境内,再从云南,一路借助大明朝的驿站体系,将消息送到南京。

这条路线实际上也不太好走。

论起折腾的时间,不比走海路差到哪去。

实际上,大明朝想要收接到云南那边的信息,哪怕是快马加急,也是得二十天左右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朱慈烺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供他传递信息。

这种技术,在后世那完全就是被淘汰掉的落后技术,但是在朱慈烺看来,这妥妥的是“天顶星”科技一样,牛掰的存在啊。

反正,大明朝能不能搞出来这个,朱慈烺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呃,他当然没有信心了。

毕竟,如今的大明朝,虽然搞出来了蒸汽机,还搞出来了铁路,蒸汽列车。

似乎是有了一点,迈向工业化的意思。

而据朱慈烺的了解,历史上,貌似工业革命没过多久,用于信息传递的有线电报技术,就已经问世了,这似乎并不是一种,太过于困难的技术啊?

好像在大清国,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之前,莫尔斯电码就已经问世了,第一条电报线路,也投入到了运营,而到了鸦片战争后,大清国还没彻底睁开眼,看世界之时。

一八五零年时,英吉利海峡下的海底电缆,就已经完成了铺设。

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太过于困难的技术啊。

在朱慈烺看来,大明朝,大概,或许,可能,会搞出来这项技术吧?

尤其是,这还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如果真有能够让电报问世的话,那么消息传递的速度,将会变的飞快。

同时呢,也将让大明朝,对地方的控制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最重要的是。

朱慈烺可以时刻的,通过电报,来进行“微操”,像是校长那样,遥控指挥天下的兵将们打仗了。

不过,朱慈烺虽然想的很美好,但他也知道,这项技术,似乎也很困难。

只见到他叹息了一声道。

“明天安排一下,朕要去金陵书院工科院视察。”

“是,陛下!”

旁边的太监赶紧接旨。

开始按照朱慈烺的吩咐,去准备他的行程。

作为天子的朱慈烺。

实际上出一趟门也不太容易,微服私访这玩意。

朱慈烺之前玩过几回,但总感觉没什么意思。

而且,底下的臣子们也害怕。

他们害怕,倒不是朱慈烺微服私访之时,在民间撞见了什么冤情,破了什么案。

又或者是惩办了什么贪官污吏。

这是现实生活,又不是辫子戏里面的美化康麻子的故事。

臣子们,包括朱慈烺身边的人,担心的是,朱慈烺这个大明天子,在民间的时候遭遇到什么危险。

毕竟,现实生活可不是影视剧,主角在微服私访之际,甭管是遇到什么危险,都能够安稳的度过。

而臣子们反对,再加上这玩意真心没多大的意思。

朱慈烺也就不喜欢游戏民间了。

而不微服私访,正式出行的话,那可就相当麻烦了。

一是要提前通知一下。

规划一下行程。

因为当皇帝的,身边的安保工作可是相当重要的,譬如说,要提前的清场掉一些个,不相干的人。

不稳定的分子。

排除掉任何的不稳定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朱慈烺才能够正式出行。

这可真够麻烦的啊……

当然,在古代这个慢节奏的时代呆久了。

朱慈烺本人,实际上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慢节奏……

而朱慈烺决定出行,去巡视一下金陵书院时。

金陵书院已经成了一所,世界闻名的顶级学府了。

可惜的是,这个学府里面,却不怎么待见过来的留学生。

留学生想要进来,奖学金,学伴什么是甭想了,不只要高价的学费,能够学到的东西,也相当的有限,各种科目,大明朝的顶级技术,根本就不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

朱慈烺才没有那么大公无私的态度呢。

在这个工业革命,由大明朝引领起来的世界里面。

朱慈烺是绝对不可能,主动的公开任何的技术。

嗯,这是华夏的传统嘛。

开源什么的,是绝对不存在的。

只会等着,别人开源了,然后立马变取得重大突破……

不公开技术,某种意义上,虽然可以使得大明朝的,始终保持着技术上的领先,但间接的,也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时空内的人类文明,技术发展大概会很缓慢。

这倒也很简单。

相当一部分,原本应该投入到基础科学研究的大拿的成果,提前的被朱慈烺给抄袭走了。

而同时呢,他们又无法学习到最新的科研成果。

无法进一步的研究。

在这样的情况下。

这发展停滞嘛?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