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李来亨赴京(3 / 3)
了解,确实是有些少啊。
可以说孤陋寡闻这一个词语来形容。
现在大明朝,虽然定下来了一个西进主略。
还整出来了一个疲印之计。
但对于印度的了解,还是太浅。
这一次,李来亨他们劫掠西孟加拉邦,虽然侥幸大获全胜,抢到了不少财货,但问题也不少,就是差点因小失大,把好不容易夺下的阿拉干给丢掉了。
另外,还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
当下,魏藻德在接受了朱慈烺的批评后,就开始提建议了。
“皇上,臣以为,我朝对印度了解太少,应该多派人,去打探一下印度虚实,派遣细作,潜入到印度调查,还可以拉拢,似施恩这种,居印波斯人,为我朝所用,亦要多培养精通印度语言之翻译,为我朝对印,做准备……”
“说的是!”
朱慈烺点头朝魏藻德道。
“这些实际上早就该做了,只是我们之前没想到,或者是之前,对印度抱有轻敌之想法,所以,未能付诸于实际,但是现在,事实已经证明,沙贾汗与奥朗则布,绝非无能之辈,而对印度了解不多,也会导致我们在对印上,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最重要的是,有一些不怀好意的西夷,已经插手了我朝对印的百年大计里面,这注定要影响到我朝对印的战事!”
“培养对印人才这件事,现在必须要抓起了,因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取印度之土地,财帛,可是一场持久战,可能持续几十年,甚至,跟欧洲打仗似的,来一个八十年,一百年,也不是不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印度必须要加深了解!”
这时代,想要征服远在万里之外的一个庞大国家,或是一片大陆,那就甭想图快。
玩什么“三年夺印,五年取美”。
想着多快好省的建设大明殖民主义!
那完全就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的教训已经证明,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朱慈烺这边,跟首辅魏藻德说着培养对印人才的同时,李来亨是频频点头,表示赞同之余,又赶紧提议道。
“皇上,除了人才之外,我朝还需要更多的兵将!”
“臣从天南过来,就是想请朝廷,往天南,往阿拉干增兵,若不然,仅靠天南一镇,还有水师炮舰不过十艘,对阵莫卧儿数十万精兵,是断然不能持久的……”
“或许,一时能够因为突袭而占上风,但长久以来,必然受挫,届时,说不要将朝廷征印的大好局面,给毁于一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