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最后的大战!(2 / 3)
……”
中路军的供给实际上是最简单的,因为这里距离边墙很近,所以,可以由关内的民夫转运。
但东西两路军的后勤,却是大问题的。
尤其是,出兵之后,很有可能会在严冬当中,与敌人交战。
到这个时候,补给就更是问题了。
“不算问题!”
李定国倒不甚在意。
“可以携带干粮,陛下命人所制之干粮,每人携带个十斤,就足够吃近一个月了,何况,我军还可以劫掠沿途部落,后勤亦不是问题,不过,另外,东西两路军最后不带盔甲,可以减重,多带些补给之物……”
李定国嘴里面提的干粮,是朱慈烺的“发明”,这玩意实际上也很简单,就是后世著名的压缩干粮,味道嘛,还挺香的,用油纸密封后,可以长期保存。
虽然成分没后世的那么好,而且,热量也没后世压缩干粮的高,保质期也没那么长,但在十七世纪,这也是一项创举了,这种几乎没有任何水分的高热量食物,在李定国看来,却是北伐漠北的利器!
因为这玩意,可以大大降低他们的补给难度。
可朱慈烺听到了李定国的提议,却是忍不住挑了挑眉毛——连吃一个月这玩意,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啊。
不过,想到这是打仗,朱慈烺也不在意了,何况前面的将士还可以劫掠些部落,弄点牛羊肉尝鲜。
实在不行,还可以杀马吃马肉。
“这倒是个主意!”
朱慈烺朝李定国道。
“不过,补给尽量还是要多带些,朕想想办法,给东西两路军的将士,配上一人双马,就是没有马,哪怕是配上骡子,也要有个替换代步的牲口……”
说到这,朱慈烺又顿了顿语气。
“除了这七万骑外!”
“还要派其他的兵马啊!”
“吴三桂那就不用提了,三万兵已经定下来了!”
“大同那边,陈国公领两个军,四万来人,而东西两路军,除了这七万骑,背后还是应该有些兵马,跟着骑兵,在后面扎紧篱笆的不是……”
“陛下,东西两路军是得再配上一个军……”
李定国说。
“这么一来,出兵的规模,大概就是七万骑,还有平西侯麾下的三万人马,外加四个军,兵力有快二十万了!”
“二十万,不小的手笔啊!”
朱慈烺赞叹了一声。
虽然这二十万大军,其中有四万是蒙古骑兵,还有三万是吴三桂的藩军。
但饶是如此,这支军队的规模,也不小了。
这场出兵草原的战争。
也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大明朝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未来短时间内,大概是没有任何敌人,值得大明朝,动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去攻打。
“二十万收拾金国,是牛刀杀鸡,晋国公,你跟辽国公,陈国公,还有平西候一定要通力合作,这场仗,朕可以寄与了厚望的,你们可莫要让朕失望了!”
“陛下放心,额必擒金福临,献于陛下……”
“哼,朕可不想要他!”
朱慈烺呵呵一笑,对于金福临十分的鄙视。
当然了,鄙视归鄙视,朱慈烺还是笑呵呵地道。
“不过,若是真能擒得金福临过来,那朕还是有点小小的用处滴……”
“陛下是要?”
李定国有些不解,而朱慈烺的笑容,则略有些猥琐……
在依次召见过,李定国,周遇吉,陈永福,乃至于又臭又硬的大汉奸吴三桂后。
随着四员大将陆续踏上归去的途中。
一支支早就准备好的军队。
也开始悄悄地开入到预定地点。
战争的阴霾,又一次出现在华夏的上空。
当然,这场战争大概是不会影响到天下的芸芸众生,普通百姓的。
因为天下的芸芸众生们,现在压根就不知道朱慈烺要对金国动手了——这是突然袭击,不宣而战。
除了大明的高官,还有军队高层外。
谁都不知道真相。
就连底层的士兵,在被调动的时候,也不过是接到上官的命令,让他们过去参加一场“演习”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被卷入到一场对金国的“特别军事行动”。
而就在这战争前夕。
普通老百姓,实际上是在关心着另外一场即将打响的战争。
那就是,二王定南之役!
二王定南之役,是民间报纸率先提出来的一个说法,如今,已经被大明朝广泛接受,就连官方,也认可了这个名称,将其定为了即将发起的征讨安南之战的正式名称。
而这里面的二王。
就是大明朝的定王,还有永王两位亲王。
定南,就是平定安南。
二王定南之役是还没有打响的战争。
但他的热度,却相当高。
原因很简单。
这可是关系到不少投资者们,是赚是赔的一场大战啊。
所有购买了安南土地券的主,都在盼着这场大战打响。
实际上,在安南土地券发行了几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