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九部二院一府(2 / 2)

加入书签

们而言,当然是好事了,干嘛反对?

对于下面的官,也亦是如此。

这就是朱慈烺改革容易的原因了。

因为历朝历代,改革都免不了几个字——清查冗员,精简机构,触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反而,到了朱慈烺这。

朱慈烺却是,增加官位,把蛋糕给做大了。

这则要感谢古代的政治机构过于精简,可以让朱慈烺增设许多官职,来邀买人心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没有异议,只见到蒋德璟有些疑惑地拱手询问道。

“殿下,这个科举既然改了,文进士不取了,那将来,武举还办不办?”

一听到武举,朱慈烺顿时脸色微变,武举这玩意朱慈烺觉得也没多大用处。

因为近代,乃至现代军事是一个相当专业的活,需要军校培养,而这不是寻常人家,寻常学校就能够教授的本领(寻常家庭能学得了火器?学得了炮术?这玩意非得军校才有办法教啊)所以,靠武举考试来选拔军事人才,那完全就是瞎搞。

冷兵器时代,靠武举还或许有些用处,但是在当下,武举的用处确实不大。

而何况朱慈烺聘请洋将,乃是自培人才,已经建立起来当下近代军校,是不太需要武举来提供人才了。

因为武举提供的人才根本算不上是军事人才,他应该算是“运动员”,或者是“大力士”,他们考试的内容都是,骑马,射箭,拉硬弓,耍石锁,舞大刀,弄花枪,这特喵的跟走江湖卖艺的有什么区别?

毕竟这年头打仗也不需要什么武功了——武功再高,也挡不住一铳啊!

历史上,鸦片战争时期,大清国的武状元,武举人,武秀才,还有那些个绿营兵,八旗兵,一个个血染征衣,死在抗击外侮,抗击英夷的战场上。

但最终歼敌却不过六十九人(死亡)。

哦对了,这里面还有五个是三元里的老乡干掉的。

虽然这是大清武举,不是大明武举,不过朱慈烺感觉这也差不多,毕竟清代武举考的东西跟大明武举考的东西不能够说一模一样,但也差不到哪去。

都是属于被淘汰的掉的东西,所以,朱慈烺觉得,这个武举还是可以撤掉的。

但见到,朱慈烺张口道。

“这个武举确实可以撤了!”

“朝廷的军将,以后就由军校提供,若想从军报国,那就先报考军校就是,武举嘛,用不着了……”

“殿下,武举确实是无用,不过,也不能说一点用处也没有,朝廷地方上缉盗,抓贼,维持治安,还是需要些人手的……”

高宏图提醒道。

还真是,这群弓马娴熟的大力士,武林高手,用来维持治安还是蛮不错的。

这活对他们也是专业对口了,大明朝在地方上设了乡官,但也不能不设捕快,不设些缉盗的好汉,要不然的话,光靠那些个秀才官,举人官,还不得让贼给偷了抢了?

“那武举也改一改,改成武秀才吧,考中武秀才者,可以充入衙门为吏,缉盗抓贼!”

实际上这活交给这些人来干,也不太靠谱,这得交给真正专业对口的警察来干,最好是开个警校,但这玩意朱慈烺没心思搞,而且估计也搞不好,所以弄些武艺不错,块头也大的武秀才,来撑门面维持治安,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