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4-6)(2 / 4)
,过去干咧那么多年,在外的名声嫽的很。你赁下了,肯定是双赢的好事。”
承包合同很顺利地签了下来,钱以德约好村长,还有聘用的两位窑匠师傅,带着他派去的会计,在镇上最出名的火锅店,请吃了一顿。酒桌上,拜托俩师傅,把这砖窑的火烧得旺旺起来!
合同里有“不拖欠工资”的条款,前期的准备工作,几位师傅十分卖力,场地、水池、土料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隔两天,钱以德骑上自行车,盯着进度。有时候忙起来,他也伸手这边干干,那边帮帮,不到半月,一切工作就绪。这天,他早早赶过去,迎着初升的太阳,点燃了一长串鞭炮,宣告承包的砖窑正式开工。后面一个多月,他几乎天天盯在窑上,经历了土粒变成砖头的全过程。
窑匠师傅很热心,从砖坯的制作风干,到放进窑里焙烧冷却,生土变成熟砖的出窑,每道工序都作了介绍。又给钱以德讲砖窑的基本结构……他抬头看着这如大瓦罐的土窑,感觉挺稀奇,万里长城和古都城墙的大砖,应该也是古人这样烧制而成的吧,千百年都不见得能风化,难怪秦砖汉瓦都成了古董。老祖先的聪明才智,实在了得,两千年后的现在,后人还得托这份福,作为生活的营生。
砖窑生产走向正轨后,钱以德抓紧联系销路,很快实现了产销一条龙服务,做到了利润最大化。他再去砖窑,就没那么勤了,每月一两回,去时必带些慰问品,给俩师傅各带一条宝成牌香烟,给工人们带去两箱古城牌啤酒。师徒们对他这么慷慨的老板,佩服到了心底,再三表态说:“钱老板,不用这么客气,我们能按时领到工钱,已经很满足了。”“日晒雨淋的,大家都很辛苦,我的一点心意。啥老板不老板的,叫我兄弟最好。”
夫妻俩各经管一摊,有条不紊,因为腿脚勤,心不沉,回头客日渐增多,利润稳中渐长。虽然吃了不少的苦辣辛酸,但心里尝到了付出后的甜头。当你把面子拿下来,揣在兜里,脚踏实印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没那么沉重。
完全放下身段的钱以德,感觉生活轻松了许多。钢材专卖店,雇了个帮手,进出货爱人比他干练,他完全撒手不管了,成了正儿八经的小老板。砖厂这边,产销顺畅,他也没多少具体事要做。稍微轻松了下来,反倒有些不习惯。兴致正浓,释放出来的能量,得发点光和热呀。正好,有朋友无意中透露个信息,说是他最近忙的有点焦头烂额,经营的三辆出租车,有个师傅家里有事,回了老家,眼看就得停一辆,就是自己顶上去,还是个瘸腿。眼下,生意这么好,实在有点不舍。
听完他的苦衷,钱以德当即说:“发哪门子愁呢,我算一个。”
“那不成,你都是老板了。我就是斗胆敢雇,也雇不起啊。”
“老哥,此言差矣。我正发愁没事干呢,拿驾照时间不长,刚好练练手艺。”
“要这么说,全当哥请你喝顿酒,你出车的时间段,收的钱全是你的。”
“这话过了,兄弟用你的车,就是雇与主的关系,老规矩,一个子儿不能少。”这对雇与主,更近的是朋友,只要车不停下来,白班夜班都好说。
交车时,钱以德总是把应缴的钱,准备停当,放在速度表处。有一次,中途其他事情耽搁,没拉到几个客人,他掏腰包贴了十块钱。开始几次,一个坚持要缴,一个坚持不取,几个班的钱在车上放了好几天,俩人差点争执起来。钱以德最后通牒说:“亲兄弟都要明算账,好朋友更该这样,你再不收,我真的不来了。”他的朋友,无奈地点点头说:“好好好,你赢了,我赚了。”
钱以德夜班开车,空档时,喜欢把车停在KTV门口。不多会儿,就会有喝多了酒的人,摇晃着走出来上车。这天晚上,一对年轻夫妇下了车,他抬头一看,不远处的霓虹灯特别耀眼,一脚油门下去,车就到了跟前。正是一家气派的歌厅,灯红酒绿,各色的歌声穿透严实的窗户,飞了出来,不时摇曳着树上的枝叶。晚饭爱人熬的小米粥,稀稠刚合他的胃口,就多喝了一碗,这会感觉有点憋尿,下车刚钻进路边小树林里,就听见有人拍着车门,高声地问:
“开车的师傅呢?”
“来了来了。”他赶忙回答说,心里还嘀咕一句:这生意好的,撒泡尿的空都没的。
“老板要去哪里?”车子一动,他对着歪着头的客人问。
“嗯,一直朝前走,路尽头右拐。下一个路尽头,左拐。再一直走到头,就,到了。”
“知道了。老板喝了不少酒吧,累了眯会,到了我叫您。”
“没事,半斤酒,不算啥,七两八两的,经常陪喝。”
“看您这魁实的身材,一定是海量。”
“啥量,也不是,全是逼出来的。不陪这帮老爷,吃喝玩乐,请客送礼,他们手上的公章,不给你盖,批文不给你发,项目你就甭想拿。”
“当老板,也不容易。”
“都是,为了生活。不然,我们这些人,只能喝风巴屁。”
“老板,到了。”
“这快。我小坐一会,可以吗?本来,没事的,这家伙科长,最后,非要,让我把,白酒和红酒,倒一起,一口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