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交易(1 / 3)
1983年的春节,来的温情而又凛冽。
无论是国家还是校园,在这个年代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
两个凡是先生彻底隐退了,新履职的赵先生正式走马上任,同时也开启了对非洲国家的一系列国事访问。
而在这个时间段,京城大学的物理届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就在春节之前,京城大学的副校长,著名物理学家王竹奚先生逝世了!
沈光林还是他的半个学生,王先生所著《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特殊函数概论》等书沈光林都有好好拜读。
可惜了,王先生才72岁,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还很年轻。
但时光总是向前发展的,悲春伤秋不是沈光林的风格。
最近事情也是太多了,这个春节沈光林都没有过的很好,连累李蓉都跟着他愁眉苦脸东奔西跑。
不过,她倒是累并快乐着,就像参加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新产品下线的时候她还客串的迎宾服务员。
创业艰难,所有人都要有自己的位置不是。
人家可是贤内助。
这个年代,想做点自己的事业而不考虑以后的困难是长久不了的。
明年又是很关键的一年,沈光林也要想清楚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干点什么。
1983年可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年份,很多嘚瑟一点的人都被打靶了,低调隐忍方能平安着陆。
但是,他沈某人在津门的事业正处在上升期,估计还真的低调不了。
不光他沈某人,国内有很多大佬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原始积累,在沈光林做着电器厂的同是,距他们10公里不到的一个村子也在筹备着电器厂,甚至还打算建钣金厂,钢管厂,村长姓于,叫于作敏。
不过这些事情沈光林并不知道,这些天,他一直在思考有关生产和销售的关系,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现在,电冰箱确实是制造出来了,销售其实也不用太担心,毕竟现在还是卖方市场,自己只要不去配比那些工业票进行捆绑销售,想把这点产品销售出去应该不是太难。
接下来的难点在于怎么获得去获得足够的原材料。
生产电器最主要的原材料是钢材,这个年代塑料的成份还很少,化工产业跟不上。
而怎么去获得足够多的钢材呢,这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不光生产电器,就是搞房地产也是需要大量钢材的,而且需要的越来越多。
私人建设炼钢厂,没那么必要。
一直用外汇来买钢材,脑子秀逗了吗。
总不可能靠着沈光林讲课赚取外汇来养活这个公司吧。
那创业还有什么劲?
当然,赚取外汇确实也很重要,只有赚取的外汇多了,企业的地位才会上升,也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
如果只是普普通通的赚钱,哪里来的社会地位,即使有,也根本不稳固,如同于作敏,最后锒铛入狱而已。
赚取外汇,那就得考虑出口的问题,而想要出口,就得明白敌我优势在哪里。
技术出口是当然要走的一条路,沈光林的实验室正在走,而且走的很稳。
但是把科研成果转让出去换取外汇,沈光林又有些舍不得,但是去合资建厂似乎又回归原点了,足球烯实验室还没有建成呢,再说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去跟投。
那要想赚取外汇就只能重点考虑服务出口了,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劳务出口。
在2000年之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都是出口的大头。
而在所有的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哪些是比较赚钱的,哪些是能够长期发展的,还是要费点心思,但是沈光林心里有底,毕竟他知道未来的走势。
宏海,比亚的都是超大型的电子代工厂,到了2020年一样活得很滋润。
但是很多代加工厂,比如生产服装和鞋子的工厂已经倒闭了,就连抖音上到处都是:“我是代加工厂的老板娘,今年我们挤压了太多库存......冰丝凉凉内裤”。
现阶段做点服装代加工确实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哪怕是从香江转一道手都能赚不少钱。
再过个七八年,华夏就要被制造,到时候中外贸易大部分都要转道香江,现在建立好渠道,将来不抓瞎,还能抓住机遇。
以前,国家在规划重工业生产基地的时候,总是会配套一些纺织之类的轻工业。
不是为了别的,就为了能够方便员工们组织家庭,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
沈光林由此想到,既然已经在津门建设了电器工厂,将来肯定还会大量的招人,那是不是也可以建设一些服装或者纺织或者玩具制造厂呢。
多招收一些年轻的漂亮的小姐姐,也便于吸引人才。
沈光林小时候最喜欢玩乐高了,如果他现在开一条产线制造乐高积木,能够卖的出去吗?
肯定不能,专利都能卡死他。
但是他可以帮助别人代工生产各类玩具啊,只要人工成本足够低,那利润空间一样会很不错。
生在华夏,市场广大,而且人口红利可以吃好多年。
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