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人民教师(求收藏求推荐)(2 / 3)

加入书签

问你具体原因了,你之前在哪个学校读书的,这个总可以聊一聊吧?”

这个年代的人就是热心,什么事情都想知道。

“可以的,我之前是在麻省理工读书,学校位于花旗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一部分。学校所在的城市是波士顿,我们学校跟哈佛离的很近,中间就隔了一条河,就像咱们京大和青华一样。”

麻省理工和哈佛两所学校确实只隔了一条河,距离很近。

在读书的时候,沈光林还去哈佛选修过课程,两个学校也是互相认账的,很是“友好”。

最能够证明两所学校“友谊”的例子就是一旦某学校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肯定第一时间怀疑是对方的人干的。

跟李蓉的“没见识”不同,张老师可是站在教学链顶端的男人,他知道“麻绳”理工的厉害。

“这可是所好学校,在花旗国乃至全球都排名前十了吧,虽然名气不如哈佛大,但是实力很强。”

“不,张老师,MIT排名才是第一,哈佛只是第二。”

涉及到母校荣誉,沈光林还是决定维护一下下。

其实,这个时代的麻省理工并没有那么强,只是沈光林不知道而已。

闲聊了一阵,张老师接着问道,“你现在不回去了,那以后有什么打算呀?”

“看组织安排吧,我也不知道我能干什么,我是学自动控制和航天的,但这些并不是我的爱好。要是能在京大就好了,做个老师或者学生都行啊,实在不行做个图书管理员也不错呀。”这是沈光林的真心话尤其是李莉妹妹也在学校呢。

“你以为你是谁呀,还想做京城大学的图书管理员?”果然是个幽默的老头子,张老师反应很快。

沈光林从来没有想过真的去搞航空航天,他可是随时准备着要回去继承家产的男人。

富二代的日子有时候也不那么好过,沈光林感觉他自己就是一个流量明星,空有一身虚名,名下一套属于自己的作品都没有。

“不过,小沈你也别灰心,现在人才紧缺,你哪门课程学的最好,可以先到咱们学校做个助教,然后找机会再读个硕士博士之类,这样就有档案有文凭有资历了。”

张老师也是真心为他好,这是个会为别人打算的热心人。

“学的最好的科目?”沈光林沉吟并犹豫了。

“英语!”

这是实话。

沈光林当年去留学的时候,新托福可是考了116分的,都可以去读英语专业了,也就是凭借着英语学得好,再加上不错的文理基础底子,这才被MIT录取了。

高额赞助费的事情都是谣传。

张老师被沈光林给逗笑了:

“你一个就读麻省理工航空航天专业的理科生,竟然是英语学的最好?那你怎么考上的研究生?”

“真的就是这样的,班级里就属我的英语最好,语法学的也最扎实,就连老板发表的论文都是找我帮着修改的。哦,“老板”就是导师的意思,因为他会给我们发放生活补贴,所以我们都叫他老板。”

人尽其材,沈光林的长处真的就是撰写英语论文。

让一个天天想着混文凭的人去做发明创造,恐怕不容易吧。

“这样吧,明天你再来一趟,我带你去见见咱们院长,看看有没有可能给你寻摸个工作机会。”

再怎么说沈光林也是麻省理工毕业的“高材生”,学校一定得留下,虽然他研究生还没毕业,但是怎么着也得比本科生强吧。

等沈光林从张老师那里出来,大一的同学们都放学了。

沈光林还要赶公交车,不能多做停留,明天再来吧,陪伴莉莉妹妹来日方长。

第二天又是起了个大早,沈光林又来到了京城大学物理系。

今天张老师的办公室里还有他一位同事,姓杨,是教物理的教授。

杨老师1958年毕业,留校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并不是固态物理,也有液态的,这件事情不能搞混了。

不过,京大在这个研究方向是真的厉害。

后世,京城大学的凝聚态物理大拿不少,光院士都有七八位,在国际上也是处于顶尖水平的。

沈光林有点胆怯,纯学术的东西他并不那么专业,而且前沿知识他虽然很多都接触过,但是也就研究个皮毛而已。

沈关林最擅长的还是重复实验和撰写论文。

开创性的研究还是交给开创者吧。

杨教授听张教授说沈光林正在找工作,而且一个MIT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说英语最好。

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他眼睛顿时一亮:

“同学,同志,小沈同志,快帮我看看我的这篇论文,我本来想拿去发表的,可是英文总不过关。英文系的老师也帮不了太大忙,一些专业词汇还是我对照着字典查的,你看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杨老师也是病急乱投医了,第一次见面的人就求助上了。

对于沈光林来讲,改论文最是简单。

甚至,他写的论文还上过自然和科学,可惜成果都是老师的,他只是撰写工具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