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吃(2 / 3)

加入书签

酒能乱情,容易在台上出事,而辣的食物刺激嗓子,使嗓子发干,容易失润,所以梅大师在饭后一定需要吃一些带汁的水果。

夏天的西瓜、水蜜桃,冬天的苹果、鸭梨,都是常吃的。cascoo.net

梅先生的儿女,完全继承了父亲的饮食习惯,演戏之前绝不敢大吃大喝。

晚上演戏,他们姐弟都是只带两个茶鸡蛋,到剧场去吃,给胃里添一股食物,这就是他们的“戏前饭”。

不仅是梅先生,另一位京剧大师马先生也是位吃饭相当讲究的主儿。

他家里的厨房特别注重卫生,使用的锅盆及一切餐具都擦洗得锃光瓦亮。

有人说,马先生还精于厨艺,最拿手的菜是芙蓉鸡片——也就是用鸡蛋清拌鸡片做成鸡蓉,然后下油锅炸,最后用淀粉勾芡,而成了一道清爽、滑嫩的好菜。

关于马先生与美食,还有一个故事。

就在京城和平门内西来顺饭馆,那里有一道名菜:马莲梁鸭子。

据说,马先生当年和西来顺掌灶的厨师褚连祥交谊甚厚。

当年褚连祥在“又一村”饭馆掌灶的时候,饭馆门外有两位有势力的顾客,为了一个雅间动起枪来了。

眼看事情要闹大,马先生正在那里吃饭,赶紧跑出去,硬把事情给“平”了,使“又一村”没有受什么损失。

后来褚连祥到了西来顺,为了报答马先生这一恩惠,他凭着自己高超的厨艺做出了一款名菜。

他先把鸭坯子用多种食材腌制,然后上锅蒸,最后再用油锅炸。

鸭子端上来,香酥脆美,外焦里嫩,可以说是鲁菜香酥鸭的提升版。

这道菜做成功了,褚连祥就用马先生的名字命名,以报答这段情谊。

除了讲究的鲁菜之外,许多京剧艺术家更喜欢吃京城的小吃,比如袁先生就非常喜欢喝京城的豆汁,李先生非常喜欢吃门框胡同里边的扣饼。

这种饼就是用刚刚烙好的饼,上面打上鸡蛋,再放点蔬菜。

快熟了的时候,上面盖上一个三角形的铁锅盖。

做出来的饼丝又香又脆,特别好吃。

后来马先生的师弟叶先生吃饭,可以说是又讲究又不讲究。

他一日三餐都是按时吃,早餐是牛奶鸡蛋,吃完了就耗腿练功吊嗓子,中午饭爱吃面食,什么包子、饺子、烙饼、炸酱面,照吃不误,有时还要来一碗羊杂碎汤。

吃的菜呢,有荤有素,还得来点凉拌菜,什么拍黄瓜、鸡丝粉皮儿、香椿拌豆腐等等。

晚上有戏之前的“饭前餐”,吃两个馒头就一点炒蔬菜垫补垫补,戏散了以后还得吃,而且是三餐之中吃得最好的。

一般都得有个鱼,还得上碗热鸡汤,另外红烧海参、干炸黄鱼也是照吃不误。

不过,太油腻的菜还是不敢吃。

为什么叶先生吃这么多?因为他是唱文武小生的,最拿手的是雉尾小生中的周瑜、吕布、罗成等等。

文武小生既要有唱,还要有武工,头上要耍翎子,

脚底要跑圆场,手里头还要打刀枪把子,所以肚子里一点

。食没有,真钉不下来。

叶先生一辈子嗓子都非常棒,始终高亢嘹亮、气力充沛,在台上嗓子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毛病。

上台前真吃饭的,还有张俊秋先生,他的“戏前饭”可一点不寒酸,鸡鸭鱼肉该怎么吃就怎么吃。

他常对他的弟子们说:

“咱们唱戏干的是力气活,不吃饱了怎么干活呀?”

今天这桌宴席,黎耀阳特地从纽约华埠叫来一位淮扬菜大厨。

为什么选淮扬菜,除掉这是梅先生的家乡菜外,还因为淮扬菜讲究原汁原味,尚清淡,这对他的嗓子有利。

为了把戏演好,梅先生对自己的生活向来非常检点,从不马虎,他不吃辣和其他有刺激性的东西,不吃内脏、红烧肉等油腻太重的食物,油腻太重容易生痰。

梅先生在丑国依然保留了家里的习惯,因为晚上要演出,所以习惯睡得很迟,第二天总是到十一点钟才起床,沏沏茶,抽抽香烟,早饭是不吃的。

十二点半与家属、琴师、鼓师等同桌吃午饭。

他从不点菜,厨师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也从不说哪个菜咸了,哪个菜不好吃,也不让人家这么说。

他说,人家师傅烧菜已经够辛苦的了,再说他烧得不好,这对不起人家。

你爱吃就多吃一点,不爱吃就少吃或干脆不吃,别说好说歹的。

他每餐必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席,以表示对琴师、鼓师等人的尊敬。

每餐完毕,他又必跑到厨房里来,握着厨师的手关心人家吃过没有,吃些什么菜。

梅先生在家习惯十一、二人一桌,一般都是六菜一汤,外加两道点心和两小碟酱菜。

不论便餐还是请客,他都不用冷盘,但两碟子酱菜(八宝菜、酱莴笋、酱黄瓜等)却是压桌菜,非要不可。

没有它们,哪怕是酒席,他也认为是不完全的。

这固然是他的习惯和爱好,但也有调剂口味的作用,吃多了油腻或软熟的东西,夹上两筷子脆嫩而又鲜咸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