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叛军至(1 / 2)

加入书签

张宣年得秦王之命返回剑南道,在江源府集结大军,计划沿着可以避开静川各县城的行军路线,谋求一举强攻下府城。

他本人都还在返回途中的时候,集结的军令早已发回剑南道各府。

秦王出征前,给各府都留有一定兵力,等到他本人抵达江源府的时候,江源府总兵力已经超过三万。

大军浩浩荡荡出发,随军还有数万负责押运粮草辎重的民夫,动静如此大,静川府各县的守军斥候自然早就发现了叛军大军压境。

但叛军太多,这些县守军不敢轻易开城出兵,只能将其动向不断向府城汇报。

张宣年分出一万步卒作为前锋军携大量攻城器械朝府城方向急行军,他本人亲率余下大军在后方保持正常行军速度。

静川府以东四十里外的旷野,就是范云舟计划伏击叛军的地方叫青冈坪,地势平坦,南北两面环山。

张宣年行军途中派出大量骑卒沿途侦查,很早就在青冈坪南北两片山林后发现了骑兵踪迹。

不过这些骑兵行踪隐藏得不错,他并未发现太多。

根据连日传递到他手上的情报所说,溯宁铁骑依旧驻扎在城北兵营,也没有大量兵马从西城门入城的迹象。

这也是张宣年放心行军的底气所在,目前府城外的朝廷兵马太少,不会对他们有任何威胁,只要兵临城下,那座并不牢靠的东城门迟早就能攻破。

兵贵神速,一万前锋军安稳穿过青冈坪,并无伏击发生,这让张宣年更加放心不少。

过了青冈坪,再无大规模伏击的地形,等到前锋军发起攻城,哪怕后军遭遇伏击,可能也无法改变战局走向了,东城墙才是决胜的关键。

只要城破,就算是发展成城中巷战,张宣年更有兵力优势在。

在前锋军过青冈坪的同一时间,静川府城西城门大开,古商路上出现了陇西道步卒的身影。

郭晓带来的兵马得到命令,正式进入府城,并径直奔向东城墙,准备参与抵御叛军攻城。

范云舟站在东城墙上,远眺东方,叛军前锋军的大旗已经出现在道路的尽头。

如今城墙上堆满了守城辎重,光是一捆捆的箭簇就堆成小山一样,以及还有大量的滚木擂石。

他的身边有郭晓等诸位将领,也有崔彦为首的幕僚团队。

今年乡试顺利结束,但战事一起,剑南道众举子进京赶赴春闱的计划落空,这些举子们无可奈何只能留在家乡,十年寒窗苦读恐化为泡影。

既是怜悯这些读书人,又因为静川府收复后,全府各级衙门的吏员死的死,下狱的下狱,出现了非常大的空缺。

为此范云舟专门抽出时间考核了一大批今科举人,择优充入各衙,每个月都会进行考核,等到平息叛乱,根据考核结果再决定是否留用,陛下如有恩准,他们也能继续参加下一次春闱。

这批举人中,也有不少希望供于范云舟幕下,范云舟让崔彦考察一番后,他又多了四个幕僚。

当然,崔彦跟随得最早,且能力出众,如今幕僚一多起来,范云舟自然为他确立了首席幕僚的地位,所有幕僚团队一应事宜皆要向崔显思禀报。

本朝改制,招抚使与转运使、安抚使等道一级差遣,本身品秩并不高,都只是五品,但职权极重,远非寻常五品官员能比。

抛开这个职司,具体算到官员身上,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范云舟,他身上还有一个四品的天章阁侍制,再加上招抚使差遣,妥妥的封疆大吏。

因此五个幕僚其实还算是比较少的,只是范云舟觉得幕僚在精不在多,招募几个帮崔彦分担下任务就足够了。

新来的四个幕僚,两个很年轻,都未满二十五岁,另外两个一个三十一,一个三十七,相对来说阅历要更加丰富一些。

不过四人跟在范云舟身后多少还是有些拘谨,即使范云舟还很年轻,但他身上的光环过于闪亮,让他们有些放不开。

眼下范云舟忙着跟郭晓商讨战事,其他人只是在后面静静听着。

“几日前试过几遍,射程在一百三十丈上下,叛军的应该也差不多。”范云舟说的是布置在城内的投石机。

郭晓回头看向城内几条主干道上放置的数十抬投石机,再目测到城外的距离,“范大人准备很充分,开战前期应该能压制住叛军。”

“只要叛军的投石机立不起来,今日会轻松很多,这城墙前段时日修补过,还是经不住投石机砸的。”

“床弩就是少了点,才八架,要是有个几十架,以它三百大步的射程,还能拖更长时间。”

叛军越来越近,即使前锋军只有一万,但出现在视线里还是黑压压的一片。

范云舟回头看向身后一群人,“行了,你们都下去吧,离城墙远点。”

崔彦拱手道,“那属下先行告退。”

郭晓看了一眼一生戎装的范云舟,酝酿一番说辞后才开口道,“等下开打之后城墙上会比较乱,范大人要不也先避避。”

他其实是担心范云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现在静川府连个主事的都找不出来。

范云舟也明白自己站在城墙上作用也不大,点点头道,“本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