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议事(1 / 2)
这间位于宣政殿东的中书门下,便是阁老们平日参议朝廷大政、拟诏赦政令、签署奏章的地方。
今日坐在首位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韩相公,还有枢密使、副使,门下、中书侍郎,御史大夫、中丞,兵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等大员。
再加上旁听的皇帝、太子,今日议事规格之高,足见所议之事很不简单。
“从前日起,安句天川那边的军情已经传回来了好几份,可以确认的是,安句皇帝陛下于六月二十七驾崩,太子陈顺乾七月初五在天川登基。”说话的是枢密副使钱疏年。
安句传来的消息在座许多人都已经知晓,但此时议事,肯定是要告知一遍详细经过。
兵部尚书吕希接过话,补充起更多细节来,“六月二十八那日,天川全城戒备,数十名朝臣被灭门,动手的是禁卫军,另外职方司在天川的谍子还有消息传回,当日安句宫中有近百个内侍、宫女被处死,所以安句皇帝陛下驾崩,其中必有隐情。”
职方司,归属兵部的机构之一,掌地图、镇戍、堡寨、烽堠及征防路途远近诸事,同时也是对外情报机构,几乎大部分在外的谍子,皆由职方司统筹。
“被杀朝臣,基本上都是二皇子陈顺昊一派的,如今陈顺昊领兵在外,断不会束手就擒,这安句要起乱子了。”
“二月到六月份,梁国陈兵安句东北,陈顺昊奉皇命到东线坐镇,期间双方小股缠斗不断,陈顺昊连同他麾下虎贲军被拖在了东北。”
门下侍郎李延古将诸多军情奏报翻看一遍,抬头看向吕希,“事发时,金乌骑何在?”
“金乌骑事发几日都在天川城外驻地,没有任何异动。”
事关皇位更迭,天川乱成一团糟,金乌骑作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政变发生时候保持沉默,足以说明他们的立场了,看来已经被陈顺乾收服。
“陈顺乾看来彻底倒向北边了,下一步他们肯定是准备与梁国兵马一起围杀陈顺昊,这是我们大雍的机会。”周端才是中书侍郎,他的话给此次议事定下了基调。
无论陈顺乾跟陈顺昊谁能胜出,安句必然元气大伤,北梁肯定有吞并部分领土的想法,而且实现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大雍肯定不能干看着,也得从安句身上捞些好处。
当然,瓜分安句目前来看还为时过早,眼下需要的是支援陈顺昊。
“咱们可以往北边适当增兵,吸引下梁国注意力,省得他们打陈顺昊毫无顾虑,西北方向也得弄出动静来,牵制住西北线的安句军。”
沈柄春是翰林学士承旨,陛下的首席幕僚,依循惯例,通常会由储相人选任职。
翰林学士承旨并无实际决策权,但不代表他的话没有分量。
“不仅如此,还得想办法联系草原那边,无论他们往东袭扰梁国还是南下对付安句,影响都不可忽视。”枢密副使钱疏年补充道。
“近些年,草原诸部相互吞并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要是日后诸部统一,又会是一个心腹大患,草原人自幼学习骑射,来去如风,再加上男丁皆是骑兵,比安句人要麻烦无数倍。”
御史中丞王子佑不得不出声提醒在座诸人,“万不可让草原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他的话不无道理,有记载以来,北方茫茫草原上,不是没有过强盛游牧帝国,但眼下草原早不复往日强盛,大雍也十分需要借助草原诸部力量来对抗北梁。
更实际一点,如今与草原还隔着安句、北梁,大雍对草原诸部其实是鞭长莫及。
一众朝臣继续商讨国事,旁听的萧琚一言不发,只是安静听着,等到最后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后,韩相公会向他禀告清楚。
同样沉默的还有陪坐在席的太子萧绩。
今日大臣们议论的是安句太子兵变,对于他来说,这个话题十分敏感,所以全程眼观鼻鼻观心,没有开口说半句。
萧绩三十有七,在众兄弟之中排行老二,但因为他是嫡长子,便在成年后没多久被册立为太子,素来礼贤下士,贤德名声天下皆知。
议事的尾声,兵部尚书又拿出一封奏报,露出笑容来,“陇西道经略安抚司传来捷报,溯宁府广原县防御营通过瓦金雪山的山缝,潜入安句草场,赶了七千余匹战马回来,其中还有八百母马,另有三十多户安句牧民也跟随过来。”
关于这件事的奏报其实是早上才抵达太安,仅有寥寥数人知晓此事,现在听吕希说起,倒还真算得上是件喜事,归根结底还是大雍太缺战马了。
听到这里,萧琚端起茶杯喝上一口,好久没听见范三元的消息,这一听就弄了件这么大的事情出来。
放下茶杯,萧琚忽然出声说道,“六年前,禁军轮戍边防,在阶州府遭遇金乌骑,损失惨重,此事朕记忆犹新,如今观安句局势,大雍似乎也有机会拿下几个养马地,刚好说拐了些战马回来,朕想着在陇西组建一支重骑兵,众卿觉得如何?”
陛下突然说话,屋中所有大臣都挺直身形,仔细听着,不过此间唯有韩相公听出了陛下话中深意。
“陛下说得没错,陇西那边直面安句,目前只有一支轻骑兵,考虑到以后对安句出兵,确实需要准备一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