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金榜题名时(1 / 3)
这是范云舟第二次面见元嘉帝。
上次在上元夜,萧琚穿的是常服,这次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穿黑色锦袍,上绣朱红飞龙,整个人高坐龙椅之上,如居云端,俯视苍生,人间帝王的威仪显露无疑。
范云舟身为会元,为众考生之首,亦离元嘉帝最近。
不知为何,他虽然没有与元嘉帝对视,但范云舟总觉得陛下一直在打量自己,搞得他心里有些发毛,莫非这萧琚是从他的面相上发现了什么端倪?
比如发现他与昔年安阳公主有几分相像?
身负身世秘密的范云舟,一时间竟有些心虚。
当然,这只是范云舟想多了,萧琚纯粹是看见他,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许多最近脍炙人口的诗词来。
从明月几时有到一夜鱼龙舞,从疏影横斜水清浅到十步杀一人,还有许多范云舟幼时在荟陵县所写的诗词也被挖掘出来,包括那首多年以前的观刈麦。
太多太多足以名流千古的诗词不要钱的出现,以至于元嘉帝产生了一种文坛盛世到来的错觉,便不由自主的多看了范云舟几眼。
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元嘉帝就对范云舟非常满意,至少仪容仪态属于上佳。
不开玩笑的说,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你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要是相貌被评为丑陋,很大可能是连官都当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元嘉帝算得很清楚,范云舟是江南道解元和春闱会元,距离三元及第只有一步之遥。
三元及第,开朝以来从未有过,若是在位期间能迎来首位三元及第,史书上该如何写?
尤其是这范云舟满腹经纶,诗词无敌的同时,策问也是上等,他的乡试与会试的两份策问考卷,萧琚昨夜都还看过几遍,的确有成为栋梁之材的潜力。
自萧琚继位以来,励精图治,他已经很努力的去当好皇帝了,否则也不会起用改革派的韩渊执政,只是天下连年灾害,继而人祸不断,萧琚空有雄心,但壮志难酬。
有这么一位三元及第,以及文坛盛世,或许史书上要多增色那么几分。
这么期盼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外回事,若是范云舟殿试成绩并非出类拔萃,萧琚也不会贸然将其点为状元。
前汉殿试,考生需跪在殿中,大半日下来腿麻腰酸的能跪稳都不容易了,本朝改制,殿试会赐考生桌椅,不至于像前汉考生那般难受。
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太祖皇帝尚未起事之前,参加前楚殿试,因为没跪稳,被判圣前失仪而黜落,后来科举诸多改制想必与这典故也有关系。
殿试改变虽然很多,但该有的礼仪还是有,先是礼部官员点名,随后下发密封考卷,其中有一联,还需要考生将自己的姓名籍贯,家中三代情况详细写明,方才开始答题。
乡试策问考的是雍军改革,范云舟当时写了一篇强军策,前几日会试策问考的是如何充盈国库,范云舟洋洋洒洒的写了很多,诸如开放边市,解除海禁,加大与西域诸邦的贸易,兴商,将官田低价租给农民等等。
都是些老生常谈,但实施起来极为艰难的举措,只是范云舟细节上写的详实,而且有诸多新颖观点,再加上一手好字,为他赢得了头名。
殿试可能出现的题目范云舟有过推测,或许就跟吏治改革有关了。
当看见题目那刻,范云舟深感意外,并非是自己押错了题,而是题目竟非常熟悉。
正是去年给韩相公拜寿时,韩相公在书房里提出的问题。
北梁,南齐,安句,三者如何先后用兵。
当时,范云舟回答的是乱齐、连安、灭梁,三个步骤,韩相公只是说他的这个观点在朝堂上属于少数,并未多加评判。
此时范云舟倒是有些犹豫了,他该不该继续坚持这个策略?
以往在荟陵时,经常与父亲兄长推演,先乱齐,随后连安灭梁,这是几人根据三国情况,一致得出的最优方案。
现在这道题被摆上殿试,再联想到陛下并未驳回韩相公的军改上疏,说明陛下已有起兵戈的打算了,而且有些等不及了。
再妄加猜测,元嘉帝当了近三十年皇帝,细细回想,似乎并未有过辉煌篇章,甚至内政这块有点每况愈下的苗头了,那么他想剑走偏锋就不意外了。
要是解决北梁、南齐、安句,那他就是继前汉末乱世以来,首位在位期间完成大一统的帝王,甚至疆域还要超过前汉,那他在史书上的地位怎么都能比肩太祖皇帝。
但这事哪有这么简单,需要的是几代人的耕耘,若是急功近利,保不齐国势一落千丈,再无扭转余地。
范云舟的策略就需要大量时间,需要解决掉诸多国内问题后方可实施,这与元嘉帝的想法就有些相忤了。
此时范云舟就是纠结此处,他是否应该为迎合帝心,重新制定一套策论。
一番思前想后,范云舟握住了笔,捻动墨汁,开始挥笔疾书。
他不仅坚持此前的观点,甚至还在策问的最后阐述当今财政空虚,军力孱弱,大雍无法支撑全面战争,必须坚定不移地将当下各国相互制约的平衡局面至少维持十年。
考卷一气呵成,范云舟依旧保持了高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