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进京赶考(1 / 2)

加入书签

锦娘原本以为随着苏陌言进京赶考,家里该要恢复安静了,没想到事实却不尽然。

春寒料峭之际,还未到农忙时候,村里的妇人们便难得能够饭后串串门唠唠嗑,不过农家确实少闲月,即使是这样她们出门也都带着针线活计,趁着现在地里不忙赶紧把一家人的衣裳鞋子做出来。

最近大家都比较喜欢来苏家串门,苏家人口少,她们待人又和善,家里安安静静的,特别适合边做针线边聊天。

而且还愿意带着自家姑娘一起,这些人并非士对苏陌言有什么企图,只是觉得让家里的闺女跟着夏岚晴熏陶一下,不指望她们能跟人家似得像个大家闺秀,好歹把平时的大大咧咧收敛一些。

而且你看人家锦娘,不但识文断字,还家里家外一把抓,村子里再也找不出比她更能干的姑娘了,自家闺女跟锦娘多接触接触,能学到一点皮毛也足够她们受益。

锦娘并不知道她们对她的评价这般高,只是看着村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只要是个女的,拉出来都是十项全能,剪花样子,绣花,纳鞋底做鞋子,甚至是做衣服,就没有她们不会的。

关键是她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难得事情,只当是平常,让锦娘这个女红仅限于缝缝补补的手残很是羡慕。

她们得了长辈的话,让她们多跟锦娘学学持家管账,最好能够认识几个字不做那睁眼瞎,将来到了婆家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于是一个个的每日围着锦娘问东问西,锦娘也不藏私,知道女子不易,尽可能的传授一些她们能够用得上的知识。

这些姑娘也是实诚人,见锦娘这么掏心掏肺的对她们,她们也投桃报李,知道锦娘不擅于刺绣,便一个个的在自告奋勇要教她绣花。

锦娘简直被她们打败了

,这是跟她有仇吧,是吧是吧!

本意是为了报恩的姑娘们对此一无所知,还每天兴致勃勃的鼓励她,帮助她,连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锦娘:多大仇多大怨,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相对于锦娘的生无可恋,夏岚晴倒是乐见其成,锦娘坐不住,平时又比较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想干了就不干,想睡觉了就去睡觉,别的什么都可以抛开,让人很是无奈。

现在终于有人愿意教她,是该好好庆祝一下。

几乎每日都有串门的来,夏岚晴现在精神状态出奇的好,和大家一起聊聊八卦,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每一天都对明天充满期待。

也正是因为每天都有人来说八卦使得夏岚晴都没有功夫去为苏陌言担忧,每天精神奕奕的出去逛逛,说说话,感觉时间过的尤其快。

看到她这样,锦娘就不由得感慨,果然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情,哪怕再小也是个寄托。

而远在京城的苏陌言在抵达京城之后立刻就感觉到了考试的紧张氛围,许多学子每日忙忙碌碌为自己的前程奋斗,他不免受到气氛的影响。

能够走到这一步的无不是各个地方的拔尖人才,科举是一件磨练心智和生理的过程,走到这一步不容易,放眼望去年纪小的不是没有,可到底人数有限,更加常见反而是中年之后。

一看就知道他们考了不止一次,苏陌言也更加不敢大意,他说自己考到如今已经算是身经百战了,可那些一年年不放弃继续考的人岂不是更甚?

他看着别人的年龄感觉压力,岂不知别人看着他也各种感慨,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将来必定不凡。

能够走到这一步的人都是聪明人,轻易不会得罪旁人,多个朋友多条路,指不定那一日便能用

上对方。

而且对方相貌堂堂,仪表不凡,若还未婚配,那必定就是榜下捉婿的热门人选。

能够在京城娶到一位大家闺秀,有一个背景雄厚的岳家对将来仕途就是一大助力,注定要比他们这些年岁大的多了不少机会,虽然这个机会苏陌言并不需要。

见到苏陌言一个人的时候就已经让人赞叹不已,待见到杨学斌、郝锦城和梁文博的时候便已经有些麻木,得知他们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甚至是同班学子之时,更是引人注目。

不少人开始打听他们师出何人,究竟是哪位大儒竟然教导了这样三个学子,无形中给他们的县学和夫子也扬了一次名。

其实在他们四人皆考中举人之后,县学和他们的夫子便已经被诸位考中所推崇,今次是替夫子把名扬到了京城。

许多学子进京之后便各种走动,运气好的被哪位收入门下,便能得到相应的方便,对以后前途大有帮助。

每年学子进京赶考其实对于京城的官员来说,也是挑选自己派系人才的时候,大家都睁大眼睛看着这些学子,以其为自己派系添砖加瓦。

所以诸位官员在对待考上之上便采取了许多优待措施,比如资助寒门学子等等,用以提高自己派系的声望,吸引更多人才为他们所用。

不过这也是分为两个阵营,一方代表寒门学子,一方代表勋贵世家,他们彼此之间融合不进去,只能自己一派的抱团取暖。

即使科举相对来说比较公正,也是为诸多寒门学子提供了改变门楣的机会,可真想要出人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