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命的传承(1 / 1)
时光荏苒,医馆也在林可心与众医者的手中日臻完善。许多人慕名而来,进入医馆学习医术。在林可心的指导下,这些学子们也都成长为仁心仁术的医者。
看着这些学子们并肩救治病人,林可心感慨万千。曾几何时,他也只是陆丹凤医馆的一名学子,在师父的耳濡目染下学会了医术与医道。如今,轮到他将这些知识和信念传承给后学,这让他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体会到时光的无情。
林可心知道,他的时日可能不长,但是他相信,只要医馆的医道传承开来,生命就会继续得到救治,百姓就会继续拥有希望。所以,他将所有心血都注入到学子们的教导中,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师祖的仁心仁术,将这份情怀一直传下去。
一日,林可心在回忆录中写下了几句话:
“生命短促,医术长青。我们这一生能为生命做的,可能并不比一滴水河之沧海更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将这份心意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为生命奉献,生命的灯火就永远不会熄灭。我血肉凋零,但我的愿望会在每一个救死扶伤的医者心中重生。这,便是我生命的传承,也是我此生最终的归宿。”
写完这几句话,林可心满怀师恩与感激。他天真地以为,医道能够永续流传;生命的希望之光,将会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而这份天真,也许正是生命最为美好的模样。当我们将信念化为行动, 于点亮生命时,生命便已显得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奉献一切。
林可心继承医馆后,医术与名声都有所提高,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有一次,一位官员的太太得了重病,听说陆丹凤医馆医术高明,便派人来请林可心为其看病。
林可心一来到官府,就发现太太的症状很是复杂,普通的医术似乎难以治愈。作为医者,林可心不会轻易放弃,但是眼前的困难也让他暗自烦恼。他在太太的脉象与舌苔上看到一种疑似“虚劳内伤”的症候,但是病情又似乎更为严重,这让林可心深思了许久。
官府看到林可心沉思的神色,也不禁有些焦虑。林可心不想让他们过于担忧,于是轻声解释了太太的病情,并表示一定会尽全力治愈的。官员听后也略为放心,对林可心说:“大夫的医术,在这江南已是数一数二的。太太的病能够交给您治理,实在是我们的幸事。希望大夫一定要尽快治愈太太,钱财药物,尽管开列,定不会吝啬的!”
林可心微微颔首,心中暗想:钱财并非治病的要素,关键还是医术与仁心。眼前的困难虽大,但是为了怜悯生命,他终会找到方法的。于是,林可心安慰官府说:“官人放心,病在人性,定有妙术。小的一定全力以赴,治愈太太的病情。”
为了治好官府太太的病,林可心煞费苦心,几乎是昼夜不停的诊治。官府看到他的诚意与医术,也十分欣慰,送来许多贵重药材以表谢意。林可心接过,心知药材虽贵重,但并非治本之道。想要治愈太态,还需找到源头。
这几日,林可心不休不息的为太太诊脉、开方、配药。太太的病情虽没有加重,但也没有起色,这让林可心颇感烦恼。因为太太的体质较差,他不敢过激用药,每一方每个疗程都慎之又慎,生怕出现任何差错加重病情。
官府见林可心如此周密,也倍感安心。但是时间一长,太太的病情仍无起色,官府的焦虑也渐难抑制。有一次,官府急得命人去催林可心,问他究竟还需多久才能治愈,否则不如另请神医。林可心闻言,心中也有些沮丧,但是仍然游刃有余的迎接使者,解释太太的病根深重,必须慢慢调理,不能操之过急。
使者回报官府林可心的解释,官府虽然理解,心中却还是愈发不安。官府太太见此,轻声劝慰丈夫道:“大夫正如其言,重病慢调理,方显神效。我虽病情未愈,但在大夫的治理下也没有加重,这已经让人大感欣慰。我们应信任大夫的医术,给太太一些时间。”
官府听了太太的意见,略感安慰。他也明白,看病是件需要时间的事,不能操之过急。只是太太重病在身,他实在是太过焦虑,总希望她能尽快康复。然而,生命的操控并非人力所及,他只能忍耐等待,并全凭仁心仁术的大夫来调医治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