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上报纸(1 / 2)

加入书签

“方白,你多大了?”黄毛问道。

“我今年18,马上就高考了。”方白说。

“我今年16,我该喊你一声哥,真羡慕你还在上学,我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成天跟镇子上的人干架,时间长了没一个朋友,学校也待不下去,就出来了。出来之后就养猪,养猪失败后就去服装厂上班了,不过,我不后悔,只有赚到钱才是王道。”黄毛说。

“你有这种想法很好,人为了钱活着没什么不好的,你叫什么?老喊你黄毛也不太好。”

“我叫秦风林。”

“你这名字真不错,你爹给你起的?”

“是,我爹是个老教师,文化水平还不错。你看我屋子里的那些关于文学和历史的书,全是我爸给我买的。”他走到书柜前,指着那些书说。

方白走过去,发现这书柜里的书都是中外名著,书的版本也很好,甚至有一些是在后来很难找到的版本,他赞赏道:“你爸挑书的眼光真不错。”

“那是,毕竟是读过高中的人,平时没事就是看书写字,受他的影响,我也喜欢看书,有时候也写点东西。”

方白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什么,他说:“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黄毛明显地吃了一惊说:“你怎么知道?”

“算是我的一种偏见吧,来集镇上没几个喜欢读书的人。”他笑着说。

“我爸是知识分子,从安徽逃过来的,那件事过去后也没想着再回老家,就在这里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镇上的人能教书的很少,一个有钱人就把这片地给了我们,这些房子全是我把自己盖的。”

“佩服,我还真以貌取人,小看你了。”他笑着说。

“害,这算啥,我从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黄毛说话的时候充满了豪气。

新一期的密县早报上的头版文章就是关于这次通货膨胀的内容,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人真敢写,报上很多针砭时弊的观点,放在现在绝对河蟹掉。

头版下面是对“梁老二麻辣鸡头”的报道,其中有一部分是对方白的报道,文章的配图是那一天他骑着三轮车接受采访时记者拍的。

密县县政府,老县长马龙带着老花镜看着今天的新印报纸通货膨胀这件事让他一个头两个大,怎样稳住密县的经济是他现在最着急的事情。

关于这件事情,他召开了好几次会议,但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像通货膨胀这样的事情,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县长能够解决的。

叹了几口气后,他接着往下看,关于“梁老三麻辣鸡头”的报道将他吸引住了了,他津津有味地看着这篇报道,不时地夸赞着老三她们夫妻两人。

被电视台和记者采访时出名的好时机,但这一对夫妻在面对好机会时却异常冷静,诚实地说出了自己并不是炒虾尾的创始人。

文章接下来写的是方白这个年轻人,他是创新了虾尾的吃法以及他得到了一大笔钱之后又是怎样帮助自己同学妈妈的事情让马龙十分感兴趣。

前不久,他的秘书才跟他说过这件事,由于她平时的工作比较忙,也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现在看来,炒虾尾(准确的说是美食)确实可以作为密县的特色来搞,这是提振经济的好办法。

“小吴,你过来一下。”

“县长,有什么吩咐?”小吴走到老县长桌前说。

“这个叫方白的年轻人能联系上吗?我想见一下。”马龙摘下老花镜说。

“能找到,据我了解,这个孩子正在读高三,他爸在来集镇开了一家服装店。”

“是今年的高考生啊,那就别让他过来了,咱们直接去,不能耽误他的学习。”

“直接去?直接去是不是不太合适?”小吴吃惊地说道。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像这种人才当然要直接去,人家曹操还知道礼贤下士呢,何况我一介小小的县长。”

“好,您准备什么时候去?”

“事不宜迟,现在就动身。”马龙果断地说。

方大海是来集镇唯一一个订报纸的人,他这种行为被镇上的人称为“装逼”。他们都认为看报是知识分子和干部做的事情,像他这样的生意人看报纯粹就是为了装逼。

他也懒得和这些人计较,被别人称为装逼后,他不但不生气,还每天搬着凳子坐到店门口看。久而久之,他就成了人们口中的“13王”。

这天,由于镇子上的人过多,送报纸的小哥儿晚到了一会儿,这一路上他都很激动,盼望着快一些把这份报纸送到方大海手里,当他被堵在镇子上的时候,心里火急火燎的。

“老方,今天的报纸可不得了啊!”他故意卖关子说。

“害,你落伍了,不就是关于涨价的事情吗?咱们镇子上的人都知道了。亏你还是送报纸的,最后一个知道,丢不丢人。”方大海说。

“老方,你的嘴真损,你再这样,这报纸我不送了,镇子上就你一个人订报纸,来回一趟还不够我的油钱呢。”他威胁着说。

“别别别,老哥我心直口快,你别忘心里去,来,吃个梨。”

小哥儿满意地看着他说:“我说的不是涨价这件事,是你家那小子上报纸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