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平分(1 / 2)

加入书签

经过了两天的时间,在4月1日的时候,物价已经涨了3倍之多,物价高还不是最可怕的,现在的情况是花钱都买不到东西,尤其是生活必需品。

这天上午,经过方白的苦苦哀求,方大海和王梅终于答应让他一起跟着去镇子上卖东西。1988年的涨价潮对于他来说只剩下了模糊的记忆,重生之后他想亲身经历一下。

早上8点钟,他们一家人就来到了镇子上,在去镇子的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同村的人,他们都是赶着去镇子上购买粮食的。

“这物价说涨就涨了起来,手里面的钱现在一点都不值钱了。”白大妈说。

“是啊,我昨天专门去银行里把钱取出来了,现在这一把钱还不如一块猪肉值钱,赶紧把手里的钱花出去才是正经事。”李大娘说。

经历了涨价潮的人们普遍有这样的心理,他们不知道这波涨价潮什么时候才能过去,把手里的钱换成有价值的物品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唉,我手里要是钱多,我直接去买电视机、洗衣机了,那种东西才保值。可是我没那么多钱,只能买点生活需要的东西,最起码不至于饿死。”白大妈说。

“害,谁说不是呢,目测我们家得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吃不上肉了。”李大娘抱怨道。

“王梅,你家的服装店生意还干着没?”白大娘问道。

“不干了,前一段时间就把店里的衣服都处理了,幸好把衣服都处理了,要不然我们家得亏死。”王梅说。

“你们夫妻俩真有先见之明,老赵家这回可赔惨了,服装城囤积的服装一件都卖不出去,他夫妻俩天天吵架,听说他把那辆摩托都卖了。”白大娘说。

“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谁会花钱去买衣服呢。”李大娘说。

“这也不是我们夫妻俩聪明,是小白让我们把衣服都处理的。”王梅自豪的说。

白大妈和李大娘吃惊地看着方白说:“没看出来,小白还有这本事。我说小白,下次再碰见这样的事情,也提前通知通知俺呗,咱们乡里乡亲的。”

方白不好意思地说:“白大妈,李大娘,你俩说笑了,我哪有这本事啊,我就是看了书上说的经济有周期性,通货膨胀不不定时的出现。我当时也拿不准啊。”

白大娘听了直摇头,说:“小白,你别拽文,你说的啥东西,听得我脑壳痛,不管你下次从哪看到这样的消息,就告诉我和你李大娘,我们都相信你。是不是,老李?”

李大娘听了连忙表示:“对啊,小白,我们都听你的。”

“行,要是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会提前告诉你们的,不过我希望不要有下次了。”他说。

“你俩别听他瞎喷,他能说出来这话,不都是他老子的功劳吗?是我教的好,下次有什么事我通知你们。”方大海爽快地说。

四个人都朝他翻了个白眼。

镇子上都是人,路边的店铺全在外面支起了摊位,在摊位上放上自家的商品,供来往的客人挑选,几乎每一家商店门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这简直像是店家在搞大甩卖,谁敢信这是涨价了。”方大海说。

“是啊,没涨价的时候,也没见过镇子上这么多人,这涨价了,生意反倒好了起来。”王梅说。

“我先来的,你怎么先卖给他了?你这不是在欺负人嘛?我看着很好欺负?”

“老兄,你先别着急,听我说。这位客人他昨天就把这袋面预定了,你今天早上才来,你说我卖给谁?”卖面的老板耐心解释道。

“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兴许你们两个认识呢?”这位顾客依旧不依不饶。

“给,这是他昨天留下的纸条,上边写的都有,昨天他就把钱给付过了。”老板从口袋里掏出来了纸条交给那位顾客。

那位客人垂头丧气地说:“罢了,罢了,排了几个小时的队,到门口发现东西卖完了,只能认栽,没办法。”

“你这个人怎么插队啊?”一位年轻人质问着面前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没有理他,心安理得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排在年轻人后面的人们不乐意了,纷纷指责这个中年男人。

“这人真没有素质,别人说了他还不听。”

“就是,也不知道为啥脸皮这么厚。”

“那还能因为啥,指定是爹妈没教好呗。”

这些话一字不拉地传到了中年男人的耳朵里,刚开始他并没有在意这些话,后来人们说的越来越难听,他终于忍不住了。

他掏出腰里别着的刀,转过身怒视着身后的人们说:“你们这些家伙,就会嚼舌根,有本事的跟老子打一架。我早就在这里排队了,只不过中途取钱去了。”

当人们看到刀后,都不吭气了。

方白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脑子里只有两个字——混乱,这种混乱感使她异常兴奋,作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地爱好者,他深知,乱世造英雄的道理。

他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人也正好看到了他,两人四目相视,周围的气氛变得微妙了起来。

那人径直地朝他走来,脸上洋溢着热情说:“朋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