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喜马拉雅!小鹿出没!(1 / 2)
江南直接将安徽麝香鹿的外貌体型、生存环境和繁育情况讲完。
接着,若有所思的道:
“1982年,一群研究人员在安徽大别山的金寨、霍山、六安等地获得了十一只麝标本。”
“在比较之后,他们发现安徽大别山区的麝香鹿与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原麝指名亚种有所不同。”
“经研究为一新亚种,定名为原麝安徽亚种。”
“从二十世纪就是年代开始,研究麝属分类的学者就持有两种观点,从原麝安徽亚种定名之后,联系到安徽麝香鹿既然作为亚种,那么应该归于原麝香鹿还是林麝香鹿。”
“随后,又进一步涉及到林麝香鹿这个种存在不存在。”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研究的也不是很深入,因此,有的赞成安徽麝香鹿作为林麝香鹿的一个亚种。”
“有的赞成安徽麝香鹿仍为原麝香鹿的一个亚种。”
“还有的认为林麝香鹿也是原麝香鹿的一个亚种。”
“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在科学的研究下,这些观点才渐渐的统一。”
“准确的说,应该是小时。”
“科学家们利用形态特征、头骨形态差异的主成分分析和线粒体DNA等序列差异,对这三种麝香鹿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经过分析,它们得出安徽麝香与其他麝在外部形态和头骨形态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而且它们之间的DNA序列差异在百分之七左右,处于鹿类动物的种间差异水平。”
“据此,不论是形态学,还是从分子水平分析,安徽麝香鹿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这次的研究不但肯定了安徽麝香鹿应该为一个独立的种,而且林麝香鹿通过测试也达到了种级分化水平。”
“于是,之前那些持有不同观点的研究人员全都得到了准确结果,终于知道安徽大别山的麝香鹿既不归于原麝香鹿,也不归于林麝香鹿作为亚种,而是一个独立的种。”
“并且林麝香鹿也是如此。”
“这便是科学的力量和意义所在。”
“如若不然,以前的研究人员一定会稀里糊涂的将这三种麝香鹿搞混。”
“根据历史记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在大别山的安徽麝香鹿数量还很多,分布亦较广。”
“全省每年可收麝香六十千克以上。”
“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只剩下安徽西部及安徽西南的六县二十多区均有分布。”
“到五十年代末期,则开始大幅度的减少。”
“时间来到六十年代中期,分布范围更是显著缩小,数量也是大幅度下降。”
“当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安徽麝香鹿仅仅只分布五县九个区。”
“总数量保持在五百只左右,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保护政策的加强安徽麝香鹿的数量有所增长,分布区略扩大至五县十八个区的地方,数量估计在一千只之间。”
“在2003年的时候,根据资源调查,表明安徽大别山区的金寨、岳西两县,湖北的麻城、罗田两县、河南的商城,固始两县都是大别山安徽麝香鹿的分布。”
“加上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区,估计其数量保持在五六百只上下。”
“最后一次发现野生的安徽麝香鹿,是在三年前。”
“当时是九月份,一只安徽麝香鹿出现在向阳的山坡上,它憨头憨脑,还吐了吐舌头,十分可爱呆萌。”
“不过它走过来时小心翼翼的,还在一块石头上,磨蹭了一会儿。”
“那是因为他在分泌麝香。”
“与其他麝香鹿有所不同,安徽麝香鹿分泌出来的麝香最初为白色稀糊状物,不仅不香,还有一点腥臭味。”
“但分泌物变干后会结成棕色的块状,那才是成熟的麝香。”
“出现在大别山的这只雄性安徽麝香鹿,是在用身体分泌出来的麝香,涂抹在石头上,以此标记领地。”
“用自己分泌出来的麝香,作记号就是为了告诉别的雄性安徽麝香鹿,这块地盘是它的。”
“另外,这样还可了吸引雌性安徽麝香鹿,并有机会与之结成配偶,繁衍后代。”
“只可惜这只雄性安徽麝香鹿并没有等来异性同伴,而是等来了一只猪獾。”
“调皮的猪獾拖着白色尾巴,来到安徽麝香鹿标记的石头旁,左嗅嗅右闻闻。”
“浑身黑白色混杂的猪獾,视觉差,嗅觉灵敏,寻找食物就是靠鼻子去闻,自然就会被香味吸引。”
“安徽麝香鹿在听到动静,也许以为有异性来了呢,没想到过来一看,是一只猪獾。”
“但它并没有前去驱赶猪獾,而是在一旁看着。”
“猪獾也发现了安徽麝香鹿,试探着上前两步,然后又溜到一边了。”
“安徽麝香鹿并没有害怕,而是往石头边走去。”
“而猪獾在感觉到不对劲后,就赶紧跑得远远的。”
江南现在讲的是安徽麝香鹿的命名确认、种群现状和最后一次的目睹。
他用手蹭了蹭鼻尖,补充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