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觉穿越(2 / 3)

加入书签

疼过,脑袋便不晕了,一段记忆浮了上来。

这个身体也叫元妙妙,但是几乎认识她的人都直接叫她二娘,她在家里排行第二,今年十四岁,上面还有个姐姐,叫元娟娟,已经嫁出去了,今年好像是有十八了,生了个女儿,现在又怀了,还有几个月临盆。在她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今年是十二岁,叫元斌,当时起名字就是希望他能文武双全。妹妹才六岁,叫元妮儿。

她这次成亲,除了年龄到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家钱不够了。

元斌今年已经十二了,从他六岁的时候元父元母就送他去镇上的学堂里读书,一年的束修就要至少二两银子,逢年过节还得送些节礼,还要买笔墨纸砚,零零碎碎的加起来一年至少有五两银子得花在这上面。

家里虽然元父是个手艺在镇上都有名的木匠,闲来还能去山上捉些野鸡野兔之类的买些银钱,但也禁不住这么花。毕竟也不是日日都有人要他做这些家具家什的。除了做木工,他们家里其实还有十亩水田,五亩旱田,五亩永业田,一年也能收不少粮食,就是除了自家吃的和交税的,并不能留下多少去卖。能支撑元斌读这么久的书,还是因为元父元母本来还有些存款。但今年元斌就要考童生了,考上童生后就得去县里的县学,到时学费又得增加。

而元妙妙今年也已经十四了。她所在的国家叫陈国,赋税不重,十五税一,然而女子如果过了十五还没有出嫁的话,她一个人要交的税就得翻一倍,所以得把元妙妙尽快嫁出去。否则本来钱就不够了,还得多交税,根本养不起元斌了。

元妙妙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她与元斌年岁差得小,她记事起,父母注意力全都在元斌这个儿子身上,对她自然就没那么关照。她大姐与她相差四岁,那时候一个六岁的女娃,已经可以帮着家里做饭洗衣带孩子了,她就跟在大姐后面。元斌由元母带到两岁,然后交给当时已经八岁的大姐,元妙妙就跟在大姐后面帮着大姐做一些简单的活,如喂鸡喂鸭之类的。虽然没人会短了她的吃穿,但也的确是没那么关心她,导致她养成了一副沉默寡言的性子,总是默默做事,在家闷声不响。

而梁瑄呢,他是个十里八村都知道的病秧子。生来就带着病,体弱之症,喝了许多药调理也不见好。听大夫说根本活不过三十。然而即便如此,他家的条件也不错,自己又是那么一副惊人的样貌,本来怎么也不应该轮得到元妙妙的,但世事就是这般的巧妙。

两年前,梁瑄考秀才,结果出来后就大病一场,差点没救过来,他父母为此将家里的钱财都散尽了,终于把他救了回来,却听说又是一翻损耗,此后都要好好养着,还不知道能不能活过二十岁。科举是没什么期望了,

整个人前途一眼可以望到边,偏偏又活不长了,还是个药罐子,无底洞,便是长相再好,也没什么人愿意和他结亲家了。

他自己倒是看的开,就在村里开了个私塾,一些人家想要孩子去上学却又出不起镇里的私塾、学堂学费的,便会送到他这里来。而且,梁瑄虽然是个病秧子,在学堂里却是他读书最好,也是本县最年轻的秀才,十六岁就考上了。要知道有多少人三四十岁了还在考童生呢。看在他的名气上,镇里送孩子来他这里读书的也不少。他平日里也会给书斋抄抄书,写写对联,因而倒是又存下了一些银钱,除去买药的,也剩了不少。

今年,梁瑄的父母想着儿子也已经十八了,要给他娶个媳妇了,但又没人愿意嫁过来,此时家里正缺钱,女儿又到了适婚年纪的元家便被媒人介绍给了他们。

元家与梁家没在一个村子,但也离得近,只是一个在和这边,一个在河那边,两个村子对着的。两家的情况彼此也清楚。

要说元妙妙的父母也不至于就这么狠心让她嫁个一个活不久的人,但是他们家的确是缺钱了,不嫁给梁瑄,就得嫁个地主做妾,那个地主家愿意花三十两银子抬她做小老婆,但是梁家也能出二十两。虽然少了十两银子,但梁瑄可是县里最年轻的秀才,与他结了亲,以后若是科举上有什么问题至少可以来问问吧,梁父还承诺愿意把梁瑄的书和笔记借给元斌看,以后若真是元斌有了什么出息,一个嫁给秀才公的姐姐和一个为了给他凑学费被爹娘卖给地主做小老婆的姐姐,哪个更有用,对他的名声更好,自然是不用说的了。

就这般,梁元两家说好一个月后元妙妙嫁给梁瑄。

然而,元妙妙大概真的是命不好,她自己虽然是平时不发一言,可心里到底还盼望着父母多看她一眼,多关心她一句的。贸然得知自己的婚事定下来,还是要嫁给对面村里那个注定活不过二十岁的梁瑄,从小到大的对于父母忽视她的怨恨不满与委屈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但她又不善言辞,闹了两天,元父元母反而对她没了愧疚,反倒骂起她来了。见事情没了更改的余地,只能把苦往自己心里咽,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又发不出这口气,自我消磨,终是把自己给磨病了。这时离婚期没两天了,他父母却以为她是为了不嫁人装病,对她更是没了好气,根本不信她的话。最后她就死在了结婚这天,现代的元妙妙穿过来代替她拜了堂,成了婚。只是那时元妙妙自己也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