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章 北宋时期的沈培德(十二)(1 / 2)
继续前行时,沈培德是本着求知的态度,不住的向于旺打听其所知道的‘志怪杂说’方面的内容,倒也是涨了不少见识;由于沈培德是问到了于旺的‘最得意的知识层面’,这些内容正是其专意研究、也觉得小有成就的领域范围,又难得碰到一个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十分信服、并且是专心求知的听众,再加上前边的两位妙龄女子,也都是一副仔细倾听的做派,这使得于旺讲述起来时是意气风发、十分受用。
他把自己所能回忆起来的这类奇闻轶事,是挨个的给众人讲了一遍;在他的宣讲过程中,除了崔云凤因为矜持的讲究,不好意思提问题之外,莺莺和沈培德对于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都会展开提问;而于旺则更是开开心心的一一给予解答。
而对于每一件奇闻轶事,在讲述完毕之后于旺都会有一个总结,这总结内容就是他对这件事件的原因剖析。
而于旺所做出的这很多解答和解析,都是属于于旺的独家解释,是他自己根据事件内容所分析和总结出来的;而这一点恰恰又是于旺最为自豪的地方,因为在他听闻的那些奇闻轶事中,转述者都只是给出了事件发生的过程描述,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怪异现象,那些人皆是不得要领。
而于旺觉得自己的出彩之处,就是他对这种现象做出了‘之所以然’的分析;当然,他也明白自己的解释不一定就完全正确,但至少是努力的、给出了一些具有合理性的解释,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至少使自己在探索事件真相的进程中,有所前进了。
于旺在做出自己的相关解释时,他也表明态度了,这属于自己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他也希望别人能够提出质疑性的观点,这样可以帮助他发现自己的谬误之处,有比较才有鉴别么,这可以使他能够更好的修正自己的见解,使得自己能够更完美的挖掘出事件的真实面目。
而这一次在与沈培德及莺莺展开讨论时,那两人对于于旺的一些见解,也确实找出了一些值得质疑之处,让于旺也确实从中受益、可以更趋妥当的完善自己的见解。
这也让于旺更喜欢和沈培德相处了,在讨论完了这些奇闻轶事之后,于旺在与沈培德交谈时,更是有意无意的向他宣讲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进而直接劝沈培德在访友过后,可以考虑从军、谋个发展。
沈培德当即也表态,既然能够有机会去驰骋疆场,自己一定会报名投军的。
于旺更是直接说道,到洛阳之后,两人要保持联系,最好以后能够在一个作战单位共事,毕竟两人已经相熟,而且于旺还觉得与沈培德很投缘。
虽然只是短暂的接触,但由于和于旺针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沈培德对于旺的三观也算是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认同,故而他对于于旺也很有好感;再加上于旺的渊博的知识层面,让他很是钦佩,使得他也很想和于旺保持交往,故而对于旺的提议是欣然答应。
沈培德自承在探访过好友之后,一定会先去拜访于旺,然后一同商议投军的问题。
至于于旺,平时他向别人晒出他那些有关‘志怪杂说’研究心得时,通常都只是博人一笑;他还从没碰到过向沈培德这样的、诚心向他请教之人;这也让他生出浓浓的成就感,真有遇到知己的感觉,他自然也想和沈培德多保持联系。
一行众人在山道上跋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终于是遇见了饭店。
当他们到达饭店门口时,里边已经有店小二两名出来迎接了;其中一人按照于旺的吩咐,是直接把毛驴接手、牵到后院去照应;另外一人则是引着众人进入饭店。
这个饭店是建立在一处紧挨着山道的、空旷的平地上,供食客们吃饭的饭堂,是一个两丈见方的大房间,里边摆放了四张八仙桌,八仙桌的四边,都摆有长条凳。
在他们进入饭堂的时段,这里边并没有其它的食客;对这一点大家也都能够理解,毕竟在这山路上,过客本就不多。
于旺和他的书童由于带有水囊,这一路过来倒是不缺水,而沈培德三人这会可是饥渴难耐了,在进得店内、还没有入座时,莺莺就先吆喝着:“先一人倒一碗茶水。”
崔云凤连忙说道:“不得无礼,听沈大侠的吩咐。”
沈培德笑道:“不妨不妨。”
他然后吩咐店小二:“先一人上一碗茶水,然后我们再点点吃的。”
他们这一行五人,是坐在一个靠着门口的桌子前,这里通风,会更凉快些。
崔云凤这一路上坐着毛驴,看似不用走路,可一直坐在上边也不舒服;毕竟毛驴行走时会有些颠簸,长时间坐下来让她感觉很不舒服,让她感觉着坐股那一块的皮肤,都可能被摩擦伤了。
刚才在饭店门口的下马石前,从毛驴上下来时,尽管有莺莺在一旁搀扶,她仍然是下来的非常吃力,差点就无法自主的从毛驴背上下来。
这让她也开始盘算着,一会再赶路时,得考虑在地上行走了,这骑乘毛驴还真是不易。
店小二的茶水是很快的拿上来了,他先给每人都倒了一满碗,然后提着茶壶、等着沈培德他们点吃食。
沈培德问道:“都有什么吃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