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秦灭六国(1 / 1)
秦国。
紫微宫的消息自然瞒不了哪吒,只不过碍于那段时间他的分身全部集中,三十六诸天衍化已经到了关键时候,一旦收回,那将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去读取。
更别说.......
此刻的秦国也非常的热闹。
由于秦国灭了魏国,各个国家现在都阵脚大乱,巴不得立即发兵干掉秦国这个眼中钉。
秦国的行动可谓雷厉风行,白起接到秦昭襄王的指令后,如旋风般疾驰奔向宋国。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宋国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已被秦军一举歼灭。
秦国甲士之勇猛,令人咋舌。
他们即使是长途奔袭,依然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轻易地碾压对手。
而此时的白起正值巅峰状态,他率领这支无敌之师,其威势更是无可匹敌。
随着宋国的灭亡,各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魏国在公孙离推行的屯粮政策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国力。
此外,魏国还有重兵驻守,使得魏国王族连死灰复燃的机会都微乎其微。
大量的魏国王族成员纷纷出逃,前往其他尚存的国家寻求庇护。
得到大量优惠的魏国子民,渐渐有了些许认同秦国的想法。
而其他国家面对上次的败亡都心有余悸,秦昭襄王灭掉魏国和宋国后,果断在六国中宣扬。
之所以灭六国乃是因为他们秦国跟魏国有着灭国之仇,而灭天宋国,也是因为宋国竟然偷偷想要援助魏国。
日后若有任何人胆敢毫无缘由地对秦国发动攻击,秦国必定会倾尽全力将其国家覆灭。
不仅如此,秦国还会果断地处死做出这种决策的人,并且连他同姓的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
秦国如此霸气的宣言,实在令其他各国心生畏惧。秦国与魏国之间的仇恨早已是众人皆知,秦国在变得强大之后企图灭掉魏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过,还是有一些机智敏锐的人注意到了秦国的举动,并向自己的君主上报,提议联合起来共同讨伐秦国,绝不能让秦国有机会恢复实力。
然而……各国君王都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并未采纳这个建议,反而认为这只是秦魏两国之间由来已久的宿仇而已。
也有一些君王觉得这件事情概率很大,比如燕国,决定联合其他国家一同讨伐秦国,但是强大的齐国和楚国,都没有同意参合进去。
还有赵国这里本来想应召,奈何边境外敌来袭。
对此赵国只能先抵御外敌,对于燕国发起的讨伐秦国的联盟并未参与,这楚国,齐国,还有赵国不参与,剩下的几个国家谁也不想浪费兵力。
以至于燕国以着失败告终。
这个时候。
秦国直接发表声明,燕国必须对这种行为道歉。
不然秦国就要发兵。
燕国不服不想道歉,心里有着侥幸,秦国刚刚灭了宋国和魏国,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哪里还有实力对他出手。
但是......
秦国当即就昭告六国,燕国拒不道歉,为了讨回公道,秦国决定对讨伐燕国,直到燕国同意道歉。
........
之后秦国厉兵秣马,不断加强军事训练,并积极筹备粮草物资等战备工作,摆出一副随时可能出兵征讨燕国的架势。
燕国见此情形,不禁心生恐慌。他们深知秦国此番举动绝非虚张声势,而是真的有可能发动战争。
于是,燕国高层紧急下令,调遣驻守边境的军队迅速撤回国内,同时动员全国各地的军队集结待命。
然而,燕国此前经历过一次变法失败,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
面对来势汹汹、实力强大的秦国,他们实在无力单独应对,只得向邻国楚国和齐国求援。
楚国与齐国对于燕国的请求并不上心。毕竟这场争端本就是由燕国挑起,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去替燕国收拾烂摊子。
然而,燕国使者并未轻易放弃,他们想尽办法,苦口婆心地劝说楚齐两国。
他们指出,如果秦国吞并燕国,势力必将进一步壮大,对周边各国都会构成巨大威胁;而如果楚齐两国坐视不管,日后恐怕也会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
经过一番努力,楚国和齐国终于被说动,答应出兵援助燕国。
尽管他们内心仍有些不情愿,但考虑到自身利益,还是决定与燕国共同对抗秦国。
楚国与齐国一同派遣使者前往秦国,试图劝说秦国放弃征讨燕国,并强调燕国已知晓自身错误,表示愿意割让领土、赔付巨款甚至将太子送入秦国充当人质,以平息秦国的怒火。
然而,秦王脸色阴沉,他指出秦国已给予燕国机会,但燕国未能抓住,因此怪不得别人。
若楚国和齐国执意要帮助燕国,秦国将会毫不客气地连同他们一起教训一番。
面对秦国的强硬态度,齐国和楚国只得无奈地表态,如果秦国真的发动对燕国的攻击,他们两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至此,首轮谈判落下帷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