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弹性防御大显神威(1 / 2)
最前方的简易堑壕,仅仅支撑了30分钟,堑壕里的一个两个主力营推到了警戒区战斗,一波炮击之后,警戒区里布满弹坑。
这里没有成体系的堑壕,战士们躲在在弹坑、反斜面、以及简易的碉堡里战斗。
攻击到此处的鬼子要面对大量的冷枪,因为没有堑壕,没有一个明确的战斗指向,而身边到处都是放冷枪的老六。
而且数量十分庞大。
不怕看得见的重机枪,就怕看不见的冷枪。
不是经验老道的步兵,往往一下就找不着南北,甚至连八路都没看见就重开了,幸存下来的鬼子都患上了后遗症,一看到弹坑,甚至是路边的水潭都有发自内心的恐惧。
对于一个鬼子士兵来说,每一个反斜面,每一处弹坑都好像有人,但是真的顶着压力压了上去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我们在弹坑里战斗,在每一处反斜面战斗,任何落差超过小腿肚的地方都是我们的阵地,我把自己埋在土里打,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可以后退,可以退到主抵抗线。”
“我那时候啊,17-8岁,血气方刚,后退不在我的字典里,我的战友都退到主抵抗线了,身边全是鬼子。”
“当时我们三纵本身就神枪手多,鬼子都怕了,到后半夜我甚至在二十米不到就开枪了,那些鬼子把附近所有弹坑都搜了一遍,愣是没看到我。”
“就继续往前打,然后我又开了一枪......最后鬼子觉得可能是主抵抗线的神枪手打的...那天晚上我是打死了几十个都认不得了。”
一名老兵在几十年后参加访谈节目时说道。
这里极大的拖住了鬼子的部分,穿过这两公里的老六区(警戒区),用了两个半小时。时间已经来到晚上十一点,现在能见度已经非常低了。
三道主防御线里,足有两个步兵团7000多人在此等待。
当晚十一点至凌晨四点,第10师团几赌上了一切,连续发起十余次冲击,终于在17支队主动放弃最后一道防线的情况下拿下了这里。
在警戒区的后半段留下大量尸体,原本以为拿下了这里,有了一个稳定的立足点,鬼子很快就开始头疼了,这里的堑壕,是在大大小小的几米起伏的地方设置的。
基本上设计都是只能防一边。
面对战斗区的那一面,什么都没有。想要掩体得自己挖。
赤柴八重藏:“不管怎么讲,我们八个小时推进了3公里,极大的打击了八路的士气。向苇名长官报捷。”
“第10师团,下来休整,换26师团上!”
这一晚上打下来,第10师团减员超过2000人,接近十分之一,17支队这边也超过2000人。
这没有办法,这是最精锐的鬼子。换一个普通队伍,可能真被打出来1:10。
凌晨五点,第26师团从主抵抗线直接发起攻击,现在只要再往前三公里,就能打到八路最后的两道堑壕。
而这里,被叫做:“战斗区”。
26师团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到了这个距离,己方多数大炮已经没有办法提供支援。
八路除了铁丝网,在这里几乎什么都不缺,三纵多数的火炮,预想的炮击区域就在这里,炮兵成了主要的防御力量。
而最关键的一点。
是炮纵,已经到达了巨鹿,长达2个月的囤积时间,让炮纵的炮弹储备超乎寻常的充足,平均每门炮备弹超过800发。
这是极其富裕的。
普遍超过十公里的射程,可以在巨鹿城边直接展开。
四个野炮团,三个榴弹炮营就地展开,对这战斗区的前半段展开地毯式轰炸。
鬼子的炮兵也想硬着头皮前进,双方炮兵现在谁也打不到谁,可鬼子要是再进一点,那就进入八路的射程了。
这片战场上的炮兵,长谷的炮兵集群独一档,炮纵算是第二档,没有第三、第四这种说法。
第三第四都得空着,老五就是赤柴的炮兵部队。
17支队有重炮群支援,打法也变得十分随意,直接让出一公里甚至两公里,等炮纵的徐进弹幕结束再反弹战斗。
这里才算是是真正的绞肉机,26师团现在也不敢随意撤退。
他们清楚,弹性战术的弹不在这里,现在八路的进进退退只能算是步兵战术,真正的弹性,是要抢回主抵抗线,把战场拉回警戒区。
贸然撤走,很可能让八路发起全线反击。
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推。
这里变成了真正的绞肉机。这场战斗,开始变得不公平,17支队一万多人加上差一点到2万人的炮纵,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对上2.1万人的26师团。
26师团数字请求第10师团接应转进,想休整之后再战。
不是打不过,是打不了,几乎所有的优势都无法发挥。
别人炮兵的数量都快接近鬼子步兵的数量,这怎么玩?
但是赤柴八重藏的命令却从来没有变过。他眼前的诱惑太大了。
只要打穿最后的两道堑壕,这场战斗可以宣告结束,再往西打,那就是针对长谷集群的防御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