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组建突击队(1 / 2)
到八月底,15个地方团,全部可以上纲上线。
多数还是叫着团,实际兵力上就是营,从晋东纵队内部的看法,主力营算一级,主力团算二级,那么地方团就是1.5级。
虽然战斗力或许比不上一个营,但是级别上还是略高一些,而一把手往往是主力团副营级军官担任。
一个主力营副营长,调到地方团做团长,实际上是算升了,不过仕途上,未必就如意了,毕竟战功不好搞了。
主要的装备来源,是原本在晋城存的中正式,还有一些进口步枪,什么德国佬的毛瑟步枪(很少)、美国佬的春田步枪。
累计步枪1.1万支,手枪900支,冲锋枪150支,轻机枪60挺,重机枪15挺,军事人员9000人,半军事人员30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四个团。
首先是三个市级团,团长都是高职低配,都是本身有主力团副团长资历的人担任,分别下辖一个教导连。人数都超过1000,在地方团中算是庞然大物。
之后就是寿县团,也是少数有番号的地方团,110团,本身也是负责这一片的治安,不过现在专职负责寿县。
寿县现在袁飞地盘的桥头堡,往西半天行程就能到榆赐,再往西就是太原。
所以这也是最大的一个团,全团2100余人,也是唯一一个一把手是正团级干部的团。也是袁飞实验新编制的地方。
三三9人班和三四、四三12人班,袁飞已经有了取舍,就是用9人班。不过不代表一直适用。袁飞手里的攒着的花活也不少。
这不在这个寿县团上就做了很大的文章。
第一是上次“哭穷”式拜年换来的援助,来得比想象中的要快,要多。民间援助占了大头,不过多是一些专家借道关中本人亲自过来支援,收到的援助金额足有67万大洋,目前到账了11万。
其次呢也获得了一些国际援助,主要还是通过南洋殖民地送过来,60挺布伦轻机枪,100支司登冲锋枪,10具哈维喷火器,10具希尔特NO.3喷火器。袁飞原本还是希望能获得“救生圈”喷火器,不过现在人英国佬自己都没玩明白,哈维的喷射距离也有4-50米,后者是一战武器,纯粹是凑数的。
布伦轻机枪,司登冲锋枪,袁飞给军工厂和寿县110团各配10支之后,就大大方方全送人了,毕竟袁飞已经选定了三八大盖+96式轻机枪的组合,后勤补给也是这一套,换枪意味着还要换后勤。留几支研究就行了。
有了喷火器,就可以考虑在步兵战术上加入喷火器,只要有了样品就可以试着仿制,现在有系统爆装的生产线设备,加上技术人员也说得过去,一定的仿制能力还是有的。
加之考虑到这里已经是根据地的西大门,往西走过了西镇就是太原盆地,战斗的烈度会提升很多。
首先没有编正经的营级单位。
下辖一个771人标准营,同时直辖五个连,两个209人标准连,两个试验性的12人班组成的296人大连,加上一个三排制154人小连。
同时有17支下辖的游击队。在太原盆地周边活动。
编制如此巨大的主要的目的,是试验几个袁飞非常看中的战术编制。
主要试验的就是几种“突击队”的编制。武器都由司令部直接调拨,不计入地方团总数。
首先是之前40人40冲锋枪的黄河突击队,经过实战证明,不是很适合普通步兵,配合装甲车倒是效果不错。
第一支,40人编制,排级太岳山突击队,至少四分之一的战士,要由两年以上的老兵或者自身战绩很好的战士组成。
配备25支冲锋枪,11支栓动步枪,仿毛瑟手枪40支,2具喷火器,4具掷弹筒,同时配有工兵铲,大量的手榴弹。
战术上的期望,是为营级部队担任战术先锋。同时也可以多个组在一起作为“战斗群”使用。40人40枪的冲锋枪大队,实战证明还是略有欠缺。
第二支,257人编制,连/营级,太行山突击队。小而精的战斗部队,步兵全部配置冲锋枪+毛瑟手枪,掷弹筒,火焰喷射器下放到班级,同时配有4门99式迫击炮,四门92式步兵炮。(详细编制后面再单独开一章写)
只考虑一个问题,快速击穿正面宽度3-500米的区域。不考虑后勤补给,就打三小时,打完就回去后方补给。
...
效果也很明显,8月31日早晨。
针对榆赐郊区一处据点,鬼子守军大约54人,还有伪军一个连一百多人。
借着清晨的低能见度,仅仅四十人的黄河突击队,打懵了三倍于己的敌军,后续跟上的大队步兵,甚至没有太多发挥机。
这样的战报也送到了袁飞手上,研究过“皇帝会战”的袁飞并不觉得奇怪,只要还是想看看值不值,养这样一个部队,需要很多武器,而且对士兵要求也很高。
...
9月3日
袁飞和刚刚空降榆赐坐镇的苇名三十八,发生了互相试探的交手,双方于长凝镇一带发生争夺战。
早上刚开始冲突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