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因地制宜(1 / 2)
一波小高峰过去之后,木桶中装着的冰心甜羹少了些。
陈素兰算着收着的铜板,总共收了五十文钱,卖了二十五碗。
喝过的人没有一个说不好,陈素兰一边搅动着冰心甜羹一边思考着待会儿去哪里摆摊。
这里是早市,许多人都是出来买菜或者买早饭的。
太阳上来了,早市上的人也少了许多。
陈素兰端了一碗到旁边的面摊子去。
“大哥,来尝碗甜羹,看看味道咋样?”陈素兰脸上带着笑容,双手将碗奉上。
面摊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因着天天擀面拉面条,手臂也比寻常人粗上一圈。
他倒也是个爽快人,连忙从自己钱袋中拿出两枚铜钱递给陈素兰。
这她哪能要啊,连忙拒绝。
“大哥,您这我就不好意思收了,我呀也是第一次来这摆摊,多亏您大度,不嫌弃我在旁边吵闹,这碗就是专门请您尝尝的,您是做吃食的,吃这行上是行家呢,看看味道咋样咧。”
面摊老板爽朗一笑,双手接过盛满甜羹的竹筒,说道:“那我就尝尝了。”
一口下去还未品尝出滋味,便顺着喉咙口滑了进去,吃的人心里凉滋滋的。
再来一口,有青草的香味,红糖的甜味和干果的清香。
“好喝!大妹子,你这做的啥东西,怪好喝的咧。”
面摊老板很快便将一竹筒的冰心甜羹喝下肚,意犹未尽。
“好喝就行,好喝就行,我这就再给您盛一碗过来。”
面摊老板不好意思说道:“那哪能让你再拿一碗,这可是好东西,你们的活计咧。”
陈素兰没听面摊老板的话,连忙又盛了一碗过来,还撒了比较多的干果。
“这也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吃食,还不是这旱灾来得快,家里头粮食一点没收到,就想着做点吃食来卖卖看。”
又是一碗下肚,竹筒里面一滴未剩。
“大妹子,你家这东西一定会大卖,相信我。”
“哪能啊,这东西是不错,只是成本也贵呀,单单这里头搁的红糖和干果就得花不少银子。”
面摊老板想了想也是,这成本贵,卖的也不贵,想来赚不到多少钱。
都怪这大旱天,啥啥都贵,人要活下去都难。
“大妹子,咱们这个早市来往的人不多,现在大多数都回家里去了,你呀可以去东三街看看,那边尽是富贵人家,想来对这吃食也感兴趣。”
陈素兰连连道谢。
她对这长宁郡也不熟,自然不知道哪里人多,面摊老板给了她一条路子。
先去那边探探路,看看情况。
于是,跟老三通了个气儿之后,张思泽挑着木桶,上头绑着桌子,其余家伙什她跟慧蓉一起拿着。
几个人往东三街都过去了。
这里的街道修的比刚刚的还要宽敞,青石板铺平的道路,两边是高墙青瓦,真的是大户人家。
若是张思衡来了这他就会知道,这里正是之前卖青菜的地方。
陈素兰逛了一圈觉得此处不太妥当。
虽说富贵人家爱吃这些甜食,可他们不会自己偷偷跑出来买。
自己家东西第一次出摊,名声也没传出去,到这里卖显然不合适。
而且这里到处都是紧闭的大门和高墙,路上更是寥寥数人,大声吆喝仿佛成了怪异之数。
还是得另找地方才行。
“奶奶,奶奶。”
就在陈素兰思考去哪里卖甜羹的时候,以南突然出声甜甜地喊了两句。
“乖孙女,是不是饿了?”
在陈素兰眼里,以南虽然是个神通广大的小福星,但同样也是一个小吃货。
“读书,读书。”
张以南想的正是书院,这个县城除了富贵人家有钱,剩下的便是在书院求学的学子了。
一般的书院一月束脩费都要一两银子,好的书院更是四五两。
所以,在这个时代能上得起书院的定不是什么穷苦人家。
当然,这其中不包含一两个天赋极高的穷苦学子。
陈素兰双眼一亮,轻轻地摸了摸以南的头。
“还是咱家南南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奶奶的难处,还帮奶奶想到了好法子。”
“走,咱们去书院!”陈素兰昂起头朝着长宁郡的梧桐书院走去。
长宁郡有两大书院,一个位于东区叫梧桐书院,书院的山长是位秀才,当年本该为官,可他却执意要创办书院。
说是要让更多人读到书。
这里的束脩费一月是一两银子,从这里每年都要出五六个举人,更是出过秀才的书院。
许多人也是慕名而来。
另外一个书院叫碧落书院,这个书院创办时间悠久,出了不少举人秀才。
如今管理长宁郡和光明郡的知府便是从这里考出去的。
这里聚集了更多官家子弟和富商子弟。
在这里读书不是唯一的事,还有一件事也很重要,那就是广泛交友。
陈素兰之所以决定先去梧桐书院,完全是考虑距离的问题。
从东三街走到梧桐书院不过一炷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