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进展(1 / 2)

加入书签

早上周致远没有急着去研究所,而是等母女几人弄好后开车载到厂子,再去研究所。

“我忙过这几天抽空教你练车,都一年多了,上次学的估计都忘完了,这次集中训练,争取学会。”周致远开着车说道。

“嗯,我还想着去哪里把车学会呢,想着不行的话厂子这边买辆车,招个司机,顺便自己也学个驾照。”经常要到处跑,没个车子确实不方便。

不过这段时间建学校,所有私库的钱都交出去了,要想买车得等个一两年了。

那时没有驾校,学车都是单位里的师傅带徒弟跟车,等熟悉车子后再慢慢上手练,然后自己开一段时间熟练了,师傅认为你差不多了,才能让你去考试,至少得半年时间,笨一些或是师傅严一些的,也许要一年才能拿到驾照。

那时的驾照跟工作证大小差不多。

“你们厂子已经那么大了,是该有一辆车了。”周致远倒是很赞同。

前世是国企管着几万人的高层,董事长候选人,自然很多事情站得高看得远,眼光长远很有决断力。

“现在建学校,手头紧。”程吟雪自己都觉得好笑,钱还没挣到手里,就又多了一样要买的。

“相信年底你们就会买上的。”周致远很自信。

“你这么自信我们年底就能买上?”程吟雪自己都不确定。

“当然,去年好几个项目都是半路上马的,你们都能挣那么多。今年又增加了项目,你就没算算?”周致远觉得妻子难得小迷糊。

周致远这么一说,程吟雪才恍然,是哦,怎么自己也‘刻舟求剑’呢了?

周致远一进研究所就忙得昏天黑地,每个项目积压的问题堆在那里,一个一个讨论方案,重新寻找方向。

再是重生的,再是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也不能包揽所有的知识领域。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所学所拥有的知识是那么微不足道。

周致远只是在机械方面相对领先一些知识和见解,偶尔对某些知识领域有所涉猎,并不是百科全书,因此随着研究进展的深入,周致远也越发感到吃力。

这个吃力不是管理,不是技术,而是在自己从未涉猎的领域能给的指导性建议越来越少,意味着研究进度越来越慢。

虽不至于半途而废,但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一样,提的指导性建议犹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人找到方向。

如今没了指引方向的灯,全都在一片黑暗中。

一个是好多技术是在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这种目前根本就没有任何资料可依,完全是无迹可寻;一个是国外这个阶段的最新技术,但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和技术资料。

坦克的空调系统周致远提出用液氮制冷,液氮制冷能让坦克内部在几分钟内迅速降到20度的温度并保持恒温状态。

炊事车改进了很多,灶具、炊具固定在车体上,灶具使用能源设置为燃气罐与机车动力两种方式,煮饭改为电饭锅,煮饭做菜同步进行,车子上还设置了抽油烟机和换气系统。

流动救护车已经在考虑层流消毒方式,化工专家和机械专家一起研究制冷系统与消杀融合在一起,然后是怎么安装在车上,循环流动的同时又有新风进来。

里面已经配置了能储备血浆的冰箱,能消毒手术包的消毒间,让手术包能重复使用。

甚至还有人开始研究手术刀改为刀片可拆换的,这样一把刀柄可以切换安装不同的刀片进行手续,极大缩小手术包的体积,而不同型号的刀片可以整盒整盒的提前备好。

炊事车、救护车还加强了对车身密封的研究,车身密封条采用的是国内最好的橡胶密封条。

周致远更是变态,要求两位外科手术专家研究断肢、断指这类的再接术,两位专家对此早有所耳闻,国外早就有研究,我们还没有这个方面的研究。

不过这种新颖又有挑战的课题倒是很能激发专家们的征服欲,欣然领命。

战争中伤员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断肢,或是肢体严重受损,若是我们能有这方面的高超医术,至少伤员四肢康复健全的几率就大很多。

无人机的影像成像技术、感应技术、数据传输这些太高端,几位电子、计算机专家脑袋都要秃了,几个月不见,头发少了许多。

离线通信器更是,无人机的那几项技术没攻破,自己的这个接收信号甚至还要转化为可视就更是没有着力点。

盾构机分成了几大块领域,各自分头研究,相对来说进展比较喜人,至少材料、液压上进展很大,就是传感上稍微落后。

至于PVC、PPR、PE管材,周致远倒是比程吟雪了解得多一些,原材料的大体成份、制作工艺都知道一些。

前世跟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接触比较多,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去这些厂子里参观了解过。

程吟雪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