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加饷一千六百万(2 / 3)

加入书签

位置很重要,朝廷便增设东兖总兵,当时以都督同知杨肇基为首任东兖总兵,但才一年左右,杨肇基改任登莱总兵,便把东兖总兵给栽了。

这次借着移镇的机会,兵部尚书杨嗣昌献议,让刘泽清驻节兖州,用以牵制丁毅。

两人都是不听话的总兵,且都握有重兵,都放在山东,让他们狗咬狗,崇祯附议,大为赞许。

这样的话,现在山东境内有点乱,仅总兵就有三个,山东总兵王卫忠驻节临清,登莱总兵丁毅驻节登州,兖州总兵刘泽清驻节兖州。

当然,明末总兵不值钱,满天都是,这也没什么,可崇祯把刘泽清放在丁毅身边,就有点恶心两人,刘泽清肯定被崇祯恶心了下,但丁毅眼里那会有这刘泽清,根本没把这兖州总兵当会事。

七月中旬,崇祯在王承恩回来后,召集群臣议事。

有首辅、户部尚书薛国观,辅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吏部尚书庄钦邻,礼部尚书林欲楫,刑部尚书甄淑,工部尚书刘遵宪,左都御史钟炌等。

此次议事比历史上晚了一个月,除了议登莱和东江镇的事外,更议了重要的加征练饷之事。

崇祯与诸臣先议丁毅东江镇。

沉世魁学刘元请辞,不肯任援剿总兵,要去德州,如何处之?

众辅臣面面相觑,片刻之后,又是杨嗣昌建言:“那就让其驻守天津,任天津总兵官。”

薛国观马上道:“马爌何去?”

马爌于六月刚刚任命为天津总兵官,历史上一直驻守到崇祯十五年才移镇甘肃。

人家刚到天津,屁鼓还没坐热,你要换掉?薛国观肯定不同意。

杨嗣昌看了他一眼,道:“东江势大,必要分而离之,若不给驻镇,谁肯迁移?”

“朝廷当徐徐图之,先沉世魁,再张经,后徐威,一个个把东江大将都移出来,以弱丁毅。”

有人道,这样丁毅的兵马岂不是驻到各地了?

杨嗣昌道,祖宽当年也是从祖大寿部下分出来的啊,王卫忠也是。

这次王卫忠就很听话,说到那就到那,先德州,后济南,最后血战多尔衮,全军死伤过半。

这些大将分出来后,时间一长,感受到自已做主,总比让别人做主好?

他们一个个能镇守一方,何必还要听丁毅的?

再说离开丁毅远了,丁毅如何给粮饷?如果要朝廷给粮饷,久而久之,就不成了我们朝廷的兵马了吗?

杨嗣昌说的有点道理,崇祯与诸臣商量一番,决定就这么干,先移一个沉世魁出来看看。

没多久,换镇圣旨又到皮岛,沉世魁改任天津总兵官,驻节天津,沉世魁这次也是欣然前往。

接着朝廷又议加征练饷之事。

因东事愈重,乃决策抽练各镇精兵,复加征“练饷”。

辅臣杨嗣昌定议:宣府、大同、山西、延绥(榆林)、宁夏、甘肃、固原、临洮、辽东、蓟镇,及保定、畿辅、山东、河北各镇兵由各总镇、巡抚、总兵分练,东西策应,闻警即至。

于是有练饷之征。初增剿饷,期以一年而止。饷尽而乱未平,诏征其半。至是,督饷侍郎请全征。帝虑失信,嗣昌曰,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赠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于是剿饷之处复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合辽饷、剿饷、练饷共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

这也是明末重要的一次加征练饷,朝廷一班官员坐在自家的大庭院里吃享不尽,信口开河,随便一张口,就要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且全部出自田税。

他们以为个个是丁毅呢,若各省督抚都有丁毅的本事,收齐田税商税,全国别说一千六百万,一亿六千万都可能收出来。

现在突然加饷一千六百万,百姓苦不堪言,生活艰难,起义军队伍更加的扩大。

好在没多久,和原历史上一样,崇祯突然感觉杨嗣昌这人不靠谱了,便于八月二十五日下旨命杨嗣昌督师平寇,赐尚方宝剑。

这熟悉的画面又来了啊,崇祯的尚方宝剑不要钱似的,还有隐藏属性,赐毛文龙,毛文龙死,赐袁崇焕,袁死,赐卢升象,卢死。

现在杨嗣昌也拿到了,他自己似乎也感觉到这剑属性不好,边哭边拜,终于离开了京师。

----

旅顺某个露天戏院,四周是黑压压的围观人群。

王宝穿着天蓝色的校服,在人群中很耀眼,很多附近的小娘都偷偷打机会打量他。

他傲然抬头四顾,也是相当得意。

因为大学生,特别是他的水师专业和工匠专业等,在旅顺这带很吃香,也很火。

现在旅顺小学中学大学齐全,但能因为地盘有限,大学招生也有限,去年旅顺在校大学生只有四千人(其中皮皮岛有五百多人,济州有七百多人在旅顺上大学)

而整个旅顺包括皮岛济州能上大学的年龄段,最少上万人,还不算登州的。

丁毅这边没高考,另一大半人没大学上,完全是丁毅老师不够,地盘不够,学校没建好。

旅顺这边早就人满为患,田也囤满了,根本没地方建大学。

皮岛地方又不好,于是丁毅去年开始在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