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双缝干涉(1 / 2)
“闭关中!谢绝一切电话和拜访,勿扰!”
群发完短信,李默犹豫了一下,打开了手机通话白名单并没有选择直接关机。
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位曾经“无事一身轻”的研究生了。
燕京墨子科技实验室由于研发出黑科技电池,在国际上名声大增,每天都会收到不少国内外实验室申请交流的请求。
墨星科技的事物更是繁忙,墨星电池二期工厂虽然已经投产,但产能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财大气粗”的墨星科技不得不继续建设新工厂,现在3,4,5号工厂正在建设中。6,7,8号工厂处于选址阶段。
由于墨星电池的环保属性,电池工厂不会排放任何有害物质,并且按照目前的产能,每年能缴纳数十亿的利税,还可以提供数千的工作岗位。所以一些有远见的地方,纷纷对墨星科技伸出了橄榄枝。
一时间,李默的日常任务中,多了许多不得不接的电话,在不堪其扰后,他把工厂选址的权利。但那些一心为民的地方,派出专人等在墨星科技门口。搞得现在夏晴上下班就像是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一样。
李默从“背包”中取出一罐精力咖啡,一饮而尽,然后闭上眼睛,排除脑袋中纷杂的念头。
许久,重新睁开眼睛时,他已经进入了“爆肝”模式。
量子计算机的基础-量子力学产生于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发现经典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在描述微观系统时的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足。
和可以真实描述的宏观系统不同,微观系统充满了不能被直接观测的随机性。
奥地利着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曾经提出了一个让所有物理学家都痛恨的实验,那就是“薛定谔的猫”。在实验中一只可怜的被猫被“凶残”的薛定谔,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
由于放射性元素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可怜的猫就会立刻死亡。
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可以继续存活。
由于盒子的存在,人类不能直接观察到那只可怜的猫是否活着,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只可怜的猫儿的状态是死还是活?
如果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盒子内的猫不是生就是死,但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而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处于生死叠加状态。当实验人员打开盒子,由于有观察者的存在,盒子内发生了量子波函数坍缩,所以猫会呈现出“真实”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量子世界中,观察者的存在可以影响到物质的状态。
如果说薛定谔的猫只是一个假设的思想实验,而另一个“惊悚”的实验更能说明量子状态的神奇之处。
这个实验就是双缝实验,它本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简单实验。
科学家们利用实验设备,连续发射单个的电子穿过有着两条缝隙的障碍物,最后这些电子会落在用于观测的屏幕上面,在重复了很多次的这个过程之后,观测屏上显示出了干涉现象,也就是说电子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了波的性质,它能够以波的形式同时穿过两条缝隙,并且“与自己产生干涉现象”。
可在一位实验员突发奇想的操作之下,让这个简单的实验,成为了“最恐怖”的实验。他在两个缝隙上都安装了能够观察电子的感应装置,这样就可以知道,电子到底是通过了哪一个缝隙。
然后诡异的事情就发生了,当安装了感应装置之后,再次进行双缝实验时,这位实验员惊奇的发现,屏幕上的本应存在的干涉条纹消失了,电子只表现出了粒子性。
而当他移除了感应装置,电子的干涉条纹马上就又出现了,这说明电子表现出了波动性!
也就是说,“有人观察”电子时,它表现出了粒子性。当“无人观测”电子时,它却表现了波动性。
当他把这种“不合逻辑”的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杂志上后,引起了许多同行的质疑。电子的行为怎么会受到“观测者”的影响呢?
为了推翻他的实验结果,同行们重复了他的实验过程,结果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实验的结果和那位实验员得到的结果一模一样,当电子“被人观测时”会改变运动状态。
“这是玄学!”,“这个电子不科学!”
这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实验结果在科学界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随后,科学家们做了升级版的双缝干涉实验,那就是延迟双缝干涉实验,结果还是一样。
不甘心的他们又做了更升级版的实验,量子擦除试验。这次科学家们采用光子作为实验对象。
无论是电子和光子,无论实验人员采用何种实验手段。实验中的微观粒子就像是一个个有思想的、无所不知的精灵,当没有观测者的时候,它们是一个个波函数,而当它们知道有人在观测它的时候,它们马上就只表现出粒子性。
这个“恐怖实验”震惊了科学界,量子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解释,最出名的要数哥本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