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风流长公主(19)(1 / 2)

加入书签

在霍祈言的安排下,云心和容锦城在这园林住了下来,而园林里的下人看到霍祈言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这让云心二人对霍祈言在凤临国的地位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云心和容锦城就住在霍祈言隔壁的院子里,水榭楼台,花团锦簇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在城外的园林都能听到城中锣鼓喧天的热闹喧嚣,云心几人也是一大早用过早膳便往城中走去。

江城郡临河而筑,河名为长源河,是凤临国的最大的江河,横跨凤临国最西部与最东部,造福了两岸的百姓,也开启了凤临国的农耕文明,而河神祭就是为了祭拜这长源河。

城中此刻人群拥挤,江城郡是凤临国东部最大的郡县,而河神祭则是在主城开始,然后祭祀的队伍一路走向长源河。

途中无数的百姓加入祭祀的队伍,等到了长源河的时候,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很多人身上都背着自己地里产出的作物,有的还带着桑麻、布匹等。

领头的人正是江城郡的太守,一个看起来十分慈眉善目的中年男子,一身绛红色官袍显得格外郑重又庄严。

他站在岸边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为这场祭祀大典进行宣读祭祀词,一炷香之后随后太守一声令下,所有人都有序地把自己的贡品摆上了祭台。

祭台长有百来米,宽约有三米,一时间上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祭品,有猪羊鱼虾,也有粟米稻谷。

总之许多云心在大邕国看不到的作物在这里都能看到,一时间云心渐渐开始认真了起来,将几样她觉得可以引进大邕国的作物记了下来,而后不动声色地和容锦城交换了一个眼神。

祭品摆放好了之后,太守来到祭品前,站在所有观礼的百姓前方,面对汹涌的长源河开始介绍他们这些祭品的由来。

身后的百姓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满是自豪,显然丰收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幸福,而他们也感恩长源河,哺育了无数两岸的百姓,所以才有了三年一度的河神祭。

云心一边听着太守的介绍,一边小声复述着她在意的重点,一旁的容锦城不知何时早已拿出纸笔将云心复述的内容一一抄写了下来。

河神祭一开始,霍祈言便离开了,因为后续他要和太守一起主持祭祀,所以没有和云心他们一起。

一场祭祀下来,容锦城的手已经酸完了,等结束的时候纸张已经抄写了整整一大摞,约有半个手掌厚。

原本对云心的举动颇为不解的容锦城,在云心让他准备纸笔的时候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他自己也知道饿肚子的滋味,虽然他是大邕国人,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农耕方面他们确实不如凤临国。

想到他抄写的这些东西将会造福无数大邕百姓,忽然他心底涌现出一股浓浓的使命感。

原本的疲惫一扫而空,甚至还能将云心遗漏的点补齐,看得一旁的云心还有些错愕,随后一想,忽然又轻笑了出来。

不管上辈子的容锦城是怎样的数典忘祖,但是至少这一辈子在她的提点下,他还不算没有救。

“该粟有粘性,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比如我国的西北郡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可供牛马羊等牲畜食用。”

云心一边复述,而容锦城也是奋笔疾书,等祭祀结束,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岸边位置,已经燃起了无数的篝火。

无数的百姓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官府还组织百姓将今日祭祀的祭品做成了一些美食,供参加祭祀的百姓一同食用。

每一个人都是十分有序地进行拿取,不会有人刻意拿多,因为百姓都认为吃过祭祀河神的祭品就会得到河神的保佑,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所以没有人会贪图这一点粮食,都是吃一点就可以了,更没有发生拥堵踩踏,一切都是那样井然有序。

云心和容锦城也是拿了一块尝尝,一种用豆子做成的糕点,吃完后两人都默默点了点头。

“这种豆子确实比我们的那种腥味没有那么重,而且口感更软一些。”

容锦城赞同地点头,将指尖沾到的一点碎末舔掉,一脸意犹未尽。

“我们这一趟真的是来对了,以前我们对凤临国都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几十年没有派使臣来访,以至于不知道这些,果然闭门造车只会导致落后。”

云心若有所思地说道:“回去我要进宫一趟。”

容锦城自然也知道云心的意思,摸了摸自己有些干瘪的肚子,他一天都在抄写东西,生怕漏了一字半句,根本没有时间进食,而且他饭量大又饿得快。

刚才一个路过的黝黑汉子,看见他饿得双眼发晕的样子,十分爽快地递给了他一张面饼,此时容锦城终于有时间吃了。

面饼很大,还带着一种小麦的清香,容锦城一口下去顿时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到了亥时,夜色渐浓,霜雾渐起,百姓们这才不舍地离去,有老有少,其乐融融,相偕离去。

“姑娘今日可是尽兴。”

不知道何时,霍祈言走到了云心的身后,今日他穿了一件月白色的锦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