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将字营借兵(2 / 2)
日之间,信才被人拿走。
取信之人,心思何其恶毒,强行断了他与母亲之间的最后一条线。
至于信中所说的,在氓山母亲给自己留下的东西,上辈子更是不知,白白错过母亲了一番心意。
高长恭深呼吸了一口气,看着手里的信,思索良久。将信放好,一个计划在他心中浮起。
太师府。
段韶此刻正躺在椅子上,在不断思索着。今日下朝后,皇上召他和斛律光前去乾安殿。
当今皇帝虽英明,但也才上位没多久,少年天子终究是好战的。
皇上说,突厥灭掉了在草原上称雄百年的柔然,又在西魏宇文泰的支持下与公主联姻。逐渐势大,已然威胁到了北齐。
有意发兵十五万攻打突厥,使边境百姓不再受突厥蛮子掠夺。
问问斛律光和他的意见,让他们想好之后明天朝堂议事的时候上折子。
段韶有些烦躁的拿起桌子上的扇子扇了扇,屋里一阵闷热之气顿时散了不少。
大齐刚建国没多久。东魏的硝烟还未散尽,百姓也才开始富庶。各地的税收也并不高。如此兴兵,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这么多人出关,所需的补给就是个天文数字。
况且突厥人在草原上,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开战,深入漠北草原,步兵就失去了优势。
而突厥人从小生长在草原上,马都是优质的纯种马,骑术远不是汉人的后天训练能赶上的。
若是打赢了还好,只要国家风调雨顺,不出天灾。用不了几年,国库的银子又会充实起来。
可一旦打输,突厥人顺势南下。
到那时庙宇崩塌,江山倒覆。刚刚富庶起来的国家恐怕立刻就要分崩离析。
届时他们都会是国家的罪人。
“段太师。”
段韶抬头一看,是个眉眼含笑的锦衣少年,正是高长恭。
连忙起身道:“四公子,你怎么有空到老夫这儿来了,快先坐下。”
“听闻你前几日落水,不知身体好了没有。”
“不妨事,只是受了点风寒而已,已经好了。”
“那就好,那就好啊。”看到四公子无事,老夫也就放心了。
段韶犹豫片刻,看着高长恭道:“对了四公子,皇上准备发兵攻打突厥,你怎么看这件事?”
高长恭蹙眉,几朝内乱,无暇顾及突厥,他们已经日渐强大起来。
上一世高洋继位之后,率军亲征,十几万大军打的突厥偃旗息鼓,再也翻不起大浪。
“确实该打,突厥年年掠夺我边境百姓,过往的行商货物经常遭到打劫,甚至有几座边境府城,都被横加血洗。”
“我大齐,除去王都邺城,尚有府城八十一座。
突厥若不尽早除之,边疆府城,岂不是年年要受掠夺之苦。他日突厥若联合西魏南下。定会是我大齐心腹之患。”
段韶闻言,有些惊诧的看着高长恭,随即严肃的问道:“可你有没有想过,数十万精锐大军出关,一旦战场失利,败了,会怎么样?”
“这是大齐的命脉所在,于皇上来说,这仗必须打。没有这场战争,边境子民岂不是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况且西魏宇文泰对我大齐虎视眈眈,这场战争打赢了,才能震慑西魏,才会有短暂的和平。”
“不错,四公子此言一针见血,如此看来,倒是老夫看的浅了。”
段韶抚须笑道,今天高长恭的话,让他很是欣慰。
“假以时日,四公子必会是我大齐名将。”
高长恭摇头苦笑道,老太师过誉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段韶表情一怔,脸上露出了愕然的表情,呆在了原地,口中喃喃着这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就连茶碗掉在了地上,都不自知。
随即如梦初醒般,认真朝高长恭地鞠了一躬。
高长恭连忙扶起段韶“大人折煞我了。”
“似公子这般王室之后,能如此为民,是我大齐之福,当得起段韶一拜。”
段韶毫不在意,当年的他也是贫苦出身,跟着太祖爷打天下,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看遍史书,无论哪个朝代,就算是盛世,也会有乞丐流民。段韶拉着高长恭的手,心头一阵感慨。
单凭今日这句话,眼前的这位四公子,日后的成就绝不可限量。
高长恭拱手。
“今日来找太师,实因一事萦绕心中。”
“却不知公子所言是何事,老夫若是能帮上忙,尽管直言。”
“烦请太师从军中将字营中抽调二十人给我,这几日便用。”
将字营,段韶亲军。
邺城驻军中除去在城内调防的禁军和龙镶营,城外尚有五大营。
而将字营不同于其他营,总人数不过千人,都是段韶历年来从军中各营中选拔出来的百战锐士。
“哦,不知四公子要他们是?”
段韶有些不解,疑惑的问道。
高长恭眸光低沉,眼神中闪过一丝危险的光,露出一个微笑,轻声低语。
“藏形匿影,守株待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