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世界杯(1 / 3)
而后他们来到了且末,被誉为“天边小城”,即便在新疆,它也被视为最边远的地区之一,这个南疆小城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没有被外界所熟知,不过也正因为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其原始独特的民族风情得以保存下来。
扎滚鲁克古墓群是且末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大家参观了其中一个古墓,该古墓上限年代距今约3000年,下限年代至魏晋,墓葬形制主要以竖穴土坑墓、长方形棚架墓和单墓道长方形坚穴棚架墓为主,在透明的有机玻璃下,大家清晰地看到古墓中的干尸,他们的骨骼保存得相当完整,古墓清晰地反映出扎滚鲁克人普遍随葬实用器物、彩色绘面、蒙面、金箔和面糊封口、羊毛塞鼻等埋葬风俗以及生前流行手臂刺青、男女留辫、好戴帽、毛布包脚、蹬皮靴或毡靴、穿袍裙或皮衣皮裤、戴项链、佩木腰牌和发饰串珠等生活习俗。走进这座小城的大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上万名群众走上了街头,跳起了维吾尔族的舞蹈“麦西来甫”,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民间乐队在卡龙琴的引奏和大小手鼓的击奏下,奏起悠扬舒缓的乐曲。小朋友们举起鲜花,整齐划一地挥舞致意,大人们则翩翩起舞,还纷纷邀请客人们加入舞蹈的行列。
对于他们这这群人来说,跳舞便是家常便饭,当然除了丁瑶之外,陈明好像也不怎么行,哈哈!然而一些驴友原本十分害羞,不敢起舞,但看到当地群众如此热情,他们都大胆地扭起了身体,跳起了欢快的舞步,一位女驴友甚至吸引了众多维族男青年与老年人与她一起共舞,一些原本只是围观的人们也受到了感染,纷纷加入到舞蹈的行列,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刚刚学会走路的儿童。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远方的客人还是且末的居民,全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提醒:如果新疆人邀请你跳舞,千万不能拒绝,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不礼貌的事情。跳“麦西来甫”,男性的主要动作时是拍打胸膛,女性则要不停摆动脖子,据说这是反映男士向女士求婚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距离乌鲁木齐近900公里的若羌,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浙江省那么大,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县。不过这里最出名的,还是随处可见的红枣,有新疆俗语曰“和静的苹果哈密的瓜,若羌的红枣库尔勒的梨”,因此若羌红枣的品质可见一斑。
红枣已经成为这里的支柱性经济作物,种植红枣也使得人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们来到一个“有机标准化枣园”进行参观,庄园主告诉他们,若羌的土壤和日照条件十分适宜种植红枣,他十年前定植了十几亩红枣,三年前进入了盛果期,如今年收入达到近二十万元。随着种植的技术不断改进,这里红枣的种类越来越多,有大白铃枣、梨枣、雪枣,颜色、大小不一,不过都一样味美可口。更为难得的是,凭借观赏枣的优势,一些庄园还搞起了旅游业,红红火火。
接下来到了罗布人村,在南疆的罗布泊地区,生活着一些以打鱼为生的土著居民,被称为“罗布人”。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打鱼狩猎、种庄稼,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们来到了位于尉犁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罗布人村寨,探访沙漠中“最后的罗布人”,在罗布人村寨里,人们可同时看到四样有趣的人和物,那就是罗布人、海子、胡杨和沙漠。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涉河水,穿森林,骑骆驼,观沙海;可以狩猎、滑沙,乘舟捕鱼,听罗布人演唱民歌,围着篝火观看罗布舞蹈,睡茅屋,领略古老的罗布民族风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村寨里的罗布人载歌载舞,相当热情,6位罗布人踏着纳格拉鼓的节奏,手舞足蹈地向我们走来。其中还有一位留着花白胡子的罗布老人和稚气未脱的儿童。据说这就是古老的狮子舞,他们的舞蹈动作中既有仿雄狮威风凛凛的手、眼、身、法、步,又有扑、爪、腾、挪、跃等驱邪捕食形态,把兽中之王的一招一式表现得惟妙惟肖,舞者的面部表情还十分丰富,那位老人甚至会模仿狮子呲牙咧嘴并发出狮吼声,十分有趣。据介绍,这头“老狮子”已经90多岁高龄,他是狮子舞传人,正是他的传授,才使得这种古老的舞蹈得以传承下来,如今他每天都要在村子里跳狮子舞,身体十分硬朗,动作还十分敏捷,当然,跳狮子舞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大原因,看到这些身体矍铄的百岁老人,大家纷纷上前合影留念,老人们来者不拒,相当和蔼,有的老人甚至当场引吭高歌,以表达快乐的心情,让大家叹为观止。
提醒:罗布人村寨被国际自然医学界认定为全世界第四个长寿区,这里的百岁寿星比比皆是,他们鹤发童颜,耳聪目明,不过却从不吃水果蔬菜。
“古丽,你喜欢这次的沙漠之行吗,有没有觉得特别的无趣和辛苦” 丁瑶
“不会啊,妈妈一路上给我讲了很多很多相关的介绍和故事,而且没想到在沙漠还能玩这么多东西,下次还带我来吗” 古丽
“你想去哪玩,我就带你去那玩” 丁瑶
“瑶瑶你可不能这么纵容她” 姐姐
“古丽很懂事的” 丁瑶
“她肯定想说,劳逸结合,哈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