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三绝谱(1 / 2)
三绝公子所自创的记谱法有多值得期待?
在颜月月等人眼里,当然是无比值得期待的,而在郑经眼里,也就是剽窃并翻译一下而已。
当然问题也是有的。
那就是阿拉伯数字,可是在唐宋年间才被首次传入中国,并且还没被国人所重视,它在中国的被广泛应用,还一直要等到清末民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才开始慢慢被使用。
不过没关系。
郑经很清楚,阿拉伯数字其实也是一种文字符号,至于他能不能被大家所接受,就看它能不能带给大家方便,只要用对了地方,给人大幅度提供了便利,那它被接受,必定是水到渠成的事。
就比如说在记谱方面。
于是他又一次走到了书案前,又一次提笔刷刷刷地写了起来。
先是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等颜月月等人更为熟悉的基准音阶。
括号:横着写,而不是竖着写。
紧接着,他又换了一张纸,用简谱法,把《青玉案·魁首》的词谱也用简谱写了出来。
括号:还是横着写。
再想了想之后,他又回到了前面那张纸上,在1234567下,又写下了哆、来、咪、发、索、拉、稀等后世唱名。
这是准备干脆一步到位了。
颜月月等人先是被他整懵了。
用这些稀奇古怪的符号,竟然就能仅用一张纸,就能把一整首歌的词和曲都记下来?
这也太简单了一点吧?
只是这怎么学和唱啊?
这个简单。
也就是给一般有乐理基础,而且还天资聪颖的学生上一堂简谱知识课而已。
郑经先从哆来咪发索等唱名教起,然后一边往第一张纸上添加音高、八度、音长、休止符、拍号等简谱元素,一边翻译成文字谱的概念来教她们。
这一教,就是一整晚。
而颜月月等人则是越学越兴奋。
这是必然的。
相比繁杂无比的文字谱,简谱一旦学会了其中的元素概念,不管是唱和弹,都要直观了太多太多。
学到了后来,已初步记住了简谱元素的苏窍窍,坐到了古琴前,开始尝试着照着郑经所写的那张谱弹了起来。
并且很快就成调。
尽管还只是简单的旋律,而不是郑经之前所弹的和弦伴奏法。
而按照颜月月的预计,这原本是需要起码一整天的!
这效率对比,差距实在是太大!
“不错,等明天,我再教你和弦法吧。”
已把口水都讲干了的郑经给了一个以示鼓励的肯定评价后,打算暂停教学,毕竟他今天是一大早爬起来赶船的,折腾了一整天之后,确实有点困了累了,想早点休息。
竟然还有和弦法!
苏窍窍看他的眼神又冒起了小星星,恨不得今晚不睡了,跟惊才绝艳的三绝公子学到天亮。
手把手的教最好!
这让颜月月看得又是暗暗心惊。
其实此时的她也是同样的兴奋。
事实上,已有音律大家水准的她,对于这一新谱法的学习,掌握得比苏窍窍还要早,若是现在换她去弹的话,绝对比苏窍窍还要弹得更好。
但她的兴奋点,却不仅仅是在此谱法的易学好懂上,作为醉香楼的总楼特使,从这一谱法她所看到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以及让醉香楼稳压其它青楼一头的希望。
为啥这么说?
道理很简单。
维持一家青楼的运作,是需要大量人手的,管理上是老鸨和龟公,主力是伶人,除此之外,还有琴师、乐师、画师、舞女、歌女等艺师,以及调教嬷嬷、丫鬟、小厮、、厨子、护院打手等辅助人员。
而一家青楼能不能火,除了伶人够不够红以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艺师的水准以及她们表演的精彩程度,甚至于说,艺师的水准比伶人更重要。
毕竟伶人的主要工作是陪侍客人,而表演更多地是由艺师们来完成。
而艺师的水准,既跟她们个人的技艺水准有关,也跟她们掌握曲目的多寡有关。
新谱法的真正价值也就表现在这一方面。
打个比方说,别的青楼采用文字谱学新谱,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掌握一首新曲,而在醉香楼,采用三绝公子的新谱法,两三天就能把一首新曲练得娴熟,那谁占优势?
这优势未免也太明显了一点!
因此在颜月月看来,这一新谱法的真正价值,并不是帮苏窍窍夺花魁,而是帮醉香楼获得压倒其它青楼的绝对优势,其真正价值,远比一首新词要大得多。
只可惜,那傻弟弟竟然说要将这么好的谱法公之于众!
惋惜之后,颜月月决定再争取一下,她立即开口道:“弟弟,此谱法可有起名字?”
“就叫简谱吧。”
秉着尊重原版的原则,郑经回道。
颜月月琢磨了一下说:“简谱,简单易学之谱法,这名字倒是贴切,只不过你想扬名的话,最好还是换个名字,不如就叫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