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迅雷不及掩耳(1 / 2)
郭嘉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迎接袁熙、淳于琼等入荥阳、敖仓、虎牢关
袁熙原本驻兵鸿沟东西大营,带来人参等贵重药材给曹叔父治病,见到曹操卧病在床,面如金纸,萎靡不振,心里也是既震惊也欢喜。
稍微推辞,就急匆匆、喜滋滋地接下荥阳、虎牢、敖仓这些重地之防御
这边郭嘉则长舒一口气,载着“重病”曹操,领着曹军精锐,狂奔向雒阳。
袁熙虽然奇怪郭嘉之速,也只是暗中嘲笑曹操屡战屡败,如惊弓之鸟,也不担心独自守不住荥阳、敖仓、虎牢——除了这几地本来就坚固,袁熙部陆水军长期驻扎黄河上下,按往日的经验,鸿沟、济水、汴水一般凌汛甚短,父亲袁绍能提供足够援兵。
袁熙完全没想到今年鸿沟、济水、汴水凌汛,竟然持续不断。
孝明帝时王景治黄河、治汴济水,对黄河采取勘测地形之高下、规划堤线之区直,预留蓄滞、分洪区等方法治理。故敖仓以下之黄河,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位运行,即便战争不断,管理废弛,亦能自在向东北奔流,不复侵扰沿岸。
鸿沟、汴水、济水与黄河大不相同
汴水即汴渠,乃是沟通中原与江淮,交接司隶与豫、徐、扬州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没有之一。东南、豫州东部、青州南部和之税收,稻麦、丝麻、胶漆、鱼盐、材木、木炭、铁铜……等大宗商品,基本上绕不开汴渠。
汴水之前年久失修,夏秋洪灾、东春水浅,河道曲折、浅滩急弯较多。王景曾在汴口(鸿沟口)、济口设立多个水门,通过水门开口大小,滚水坝,分流渠等方式,调整汴渠水量,使之一年三季可以有利行船
可惜,曹操几年前的决堤,破坏了汴、济水门,使得汴、济水量大涨,再加上黄河冰凌灌入,前几天气温忽然升高后的几场春雨,汴、济凌汛持续更长就不奇怪了
——而这不可琢磨的天文,却大都在安东军河渠校尉、天文学家、数学家徐岳等人预料之中
袁熙、袁绍都没有料到,他们对天文、地理、水文之误判,对曹操之误判,为安东军争取到极为珍贵的数日。
……
曹操、郭嘉急行返回,雒阳士气大振
此时,陈到、魏延正在攻击雒阳。陈到汗毛直立,对魏延建议,曹操主力甚精锐,不可与之争,最好选择险要位置驻守。
“曹操急忙返回,人困马乏,有什么可担心?”魏延道:“大王把偏师交给你我,正希望你我立奇功,岂能遇到点困难就后退?!”
陈到:“曹操既已回军,兵力之多之精都超过我等,如若浪战,犹如以卵击石,名将之不为也!”
两人意见相左,却官职一样,谁也劝不过谁,陈到向都军兼随军谋士陈群投诉
陈群对陈到言:“校尉与我,皆陈氏,当然应互相照应。君之意,我已经知晓,待我劝一劝魏校尉。”
魏延向:“真没想到,曹操竟然轻易放弃巩县到敖仓间两百里要地、沃野,龟缩雒阳,难道他们看清了大王和我的计策?”
魏延:“看清又如何,要打了才知道。”
“校尉缪矣!”
陈群:“曹操世之枭雄,郭嘉绝伦谋士。大王曾言,若论用奇致胜,郭嘉之与荀君、贾君相仿,非我辈能及。
君能出奇谋,破退曹昂,下大谷关,已属杰出。但与曹操、郭嘉相比还欠缺一些历练。”
魏延自然不服,嘴上依旧顶驴:“哼!别说那风凉话,若拿不下雒阳,我立不了奇功,君也做不了河南尹!”
“校尉慎言,河南尹一事切不可乱语。”陈群哪能看不出,有刘备有言在先,魏延气势立即矮了几分。继续把他安排地明明白白:“校尉大可放心,曹操既退,袁绍、袁熙势力已孤,此已属奇功一件。
曹操军东征西讨多年,又有凉州军、西羌骑兵为助,若是轻易与战,如遏归师,必败,反而不美。”
魏延:“那你我就在这儿干坐着?”
陈群:“曹操一走,想必大王与关将军、赵将军已趁势北上,待他们击破袁熙,曹操必不敢独居雒阳。
那时曹操退,校尉进,岂止雒阳,整个河南郡、弘农郡皆靠校尉兴复,必然尊一声将军呢!”
魏延性格本来极为桀骜,也就是深知陈群乃刘备胎多年亲信,而部属之中亦有许多颍川将士识得陈群,故而对其服气,也就顺应了陈群收敛兵力之建议。
……
郭嘉兵出雒阳南门,布弱兵、疲兵在前,强兵在后,欲引陈到、魏延来攻
没想到陈到、魏延敛兵而守,不为所动
郭嘉对“头疼”的曹操道:“本以为陈到、魏延二人年少不见经传,又为奇兵,必然大胆冒进。未想,哎,可惜”
曹操道:“莫非对方有高人?”
郭嘉:“过去纪灵盘踞颍川,众超十万,未想几日土崩瓦解。听闻为荀攸所赚,怕是荀攸就隐于陈、魏军中,即便不在,亦必定坐镇颍川。”
“荀攸?!可惜不为我所用。”忽然想起镇守关中的荀彧与荀攸乃亲族,曹操只觉得雒阳也不可靠,头疼更严重了。
……
曹操既离,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