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个爹?(2 / 5)

加入书签

这个时代仍然充满了陌生的人和事物。而他想要往前行,想要尽己所能做一些事情,就势必得先了解时代前行的历史。

靠着小小的金手指,他能更客观理性的去看待这些历史中的人。竟也在不知不觉中让他太过自信,总觉得自己站在一个纵观全局的角度,比身边人都能想的更全面一些。

可这一刻,卫无忧无比清晰的知道了,自己也不过是历史前行齿轮下的一粒尘埃。

他是生在大汉,长在大汉的卫无忧。

也只能是卫无忧了。

面对认认真真承认错误的小仙童,老董也狠不下心了,破天荒还夸了一句:“知错就改,已经比许多年长者厉害了。”

卫无忧肉肉的小脸绽开笑容,让董仲舒心情越发不错了,抚着胡须开始授课。

这堂课主讲天干地支年表,卫小四虽然已经跟阳信长公主学过,面对老董,还是乖巧的又巩固了一遍。

课后,他总算能继续方才构想的事情。

大汉如今在冶铁、煮盐和铸币方面都已初具规模,前些日子,卫无忧已经上贡了细盐制造之法,刘彻暂且捂着这事,想来是打算回收封地内盐铁私营的权力。

这事儿与他无关,但有一桩,听说刘彻近日议政,提起修筑大汉疆域内主干道一事。

修路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卫无忧觉得这他能帮点忙。

如今的西汉不缺石灰石,想要自造水泥,他缺的只是实践。

至于柏油、沥青之流,他连长安都没出过,现在似乎还不是考虑的时候。

水泥这东西不好空白无凭的讲给卫青他们,只能是他做出真东西,才有说服人的资本。

卫无忧暗下决定,要找几个可靠的劳力,开始进行大量实践制作水泥,还有酒精,也得赶在秋日前准备充足才是。

时间紧迫,卫小四却越发战意满满。

谁叫他是卫家的孩子呢。

*

上了几日学堂,便是仲夏,暑热已然有了灼人的苗头。

鸿都门学为了锤炼这些长安公子的意志力,特下命不准他们家中仆从接送,更不允许乘马车牛车来往。

大半个长安城的小公子都苦不堪言,日日在学院与家中两点一线往返着。谁也没想到,从前不值一提的行道树庇荫,有一日会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卫无忧脑袋上顶了朵现摘的大桐树叶子,挑着树荫底下下脚:“所以嘛,这就叫做城市建设。以前你们都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感受不到,如今可算是受益了?”

尾随他而行的,是一排绿油油的脑壳儿。

几个小孩儿高低胖瘦各有不同,以卫伉打头,李陵黑着脸收尾,浩浩荡荡从学院出来回家去。

卫无忧管这叫“放学扎堆小分队”。

卫家三兄弟都习惯了忧弟时常说些听不懂的高深词汇,一脸麻相,悄悄讨论着下午加餐吃什么。

唯有司马迁摩挲着下巴,给了点反应:“城市建设?是否可以理解为将长安城建造的更舒适,方便百姓生活?”

卫无忧大拇指举过头顶:“不错,子长阿兄有慧根!”

被小仙童夸赞的司马迁顿时开心极了。不知为何,能得无忧夸奖,竟比阿父夸他还要高兴。

司马迁举一反三:“行道树是建设,除此之外呢?饮水也算吗?”

卫无忧:“不止饮水,排水也很重要。简单来说,吃穿住行相关都可以算作一种城市建设。”

这个问题,以卫小四如金的知识储备也不能解释地更加清晰了然。

毕竟他只有吃拿得出手。

至于为什么突然给这群大汉小公子们科普工程类话题,卫小四只想叹气。

如今的大汉建设力薄弱,可同一时期的世界各国,正出现着接近现代工程学的活动。

在历史的长河中,工程学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卫无忧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只得选了这些小豆丁,试探试探意识形态的碰撞会产生什么反应。

好在,司马迁给了他一些新希望。

两个小破孩一路越说越来劲,虽然几乎都是空头设想,却引得李禹和卫登也跟着听得津津有味起来。

卫登眼巴巴:“还,还有吗,忧弟?”

卫无忧说得口干舌燥,摘下树叶帽子扇了扇凉,看着新俘获的两枚小不点开心极了。

他道:“三兄别急,回去喝口水慢慢再讲。”

李禹扁扁嘴:“……你回府了,我与司马子长上何处听。”

司马迁同样露出一副“好想知道但也不能厚脸皮缠着别人”的表情。

卫无忧眼瞅着快到家门口,将手上的桐树叶按在李禹脑袋上:“这还不简单,来我家吃饭啊。”

李禹惊奇:“你有这么好心?”

卫小四挑眉,开始挖坑:“卫府这几日正推出午后自助餐,只要交钱,就能随便挑选自己心仪的食物,量大管饱,童叟无欺。”

随后,他又很有求生欲的冲司马迁萌萌一笑:“子长阿兄免费~”

李氏兄弟:“……”

你就差把坑我们写脸上了!

虽然知道坑,但尝过卫府饭菜的李禹还是不争气地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