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武周后世谈(一)(2 / 3)

加入书签

收买上奏疏的炮灰小官没有资格上朝面圣,否则大概还能亲眼目睹女皇被恶心得面色怪异的奇景,也算是不枉来此人世一遭。

不过主辱臣死,在高居御塌的圣人脸色阴阳变换难以自抑之余,同凤阁平章事宰相狄仁杰立刻持笏而出,不慌不忙给出了重磅建议:

可遣镇国太平公主,总览诸务。

此语一出朝中愕然,几位有资格议政的重臣面面相觑,几乎被这招不讲武德天马行空的建议搅得不明所以,正要思忖着回驳如此匪夷所思的谬论,却听狄相公淡淡又开金口:

如国朝平阳昭公主故事。

简单一句轻松写意,却悄无声息噎住了重臣们喉中酝酿已久的一切反驳——官场上讲究无例不兴有例不废,既有公主出巡理事调停政务的旧例,那么派遣太平公主便不算逾越制度;而所谓“国朝平阳昭公主”,更隐匿着不可明说的用意:平阳昭公主可是高祖皇帝之嫡女,太宗皇帝同胞的亲姊,设若驳斥此旧例,是否意味着否认李唐正朔,而彻底斩断旧朝一切牵连?

——要知道,除了攀附新贵痴心妄想到脑有贵恙的那批酷吏之外,举朝上下还真没人敢碰如此敏感高压的底线。即使果断如皇帝,那也是退避三舍,敬而远之而已——如今自高祖太宗至高宗的灵位,可是依旧供奉在武周太庙,岁朝祭祀,不敢稍有缺失。

所以,谁要和这条红线碰一碰么?

宰相们脑中并未进这许多水,当此暗藏机锋森然凌迫的旧例之前,只能垂首默然不语,顺便领会了一遍被恶心的屈辱。

皇帝安插的亲信窥此良机,立刻举起笏版颂扬镇国太平公主忠爱仁孝,智略非常,可堪重任;骈四骊六,彩虹屁章法齐整连篇累牍。女皇脸色随之稍缓,照惯例以母亲的身份谦虚了两句,随后借势拍板,直接令随侍的学士草拟诏令,交付凤台鸾阁诸宰相议定画敕,数日后送入宫中用印定谳,以此为尊隆宗室钦使的制度。

此次朝议匆匆而罢,仪事时语出惊人的狄仁杰却默默不再发一声。散朝后狄仁杰径直出宫,却是令马车直奔太平公主的府邸,自偏门穿堂入室,略无避忌,竟连通报都

不必多此一举——自数年前他迫于无奈而举荐公主“协理政务”以来,双方便有意无意成了同一条绳上的蚂蚱,隐约竟有了点半师的缘分;而遑论政治的利害相连,即使只出于与皇帝彼此交易的妥协,狄相公也不能不隔三差五拜谒公主面授机宜,教诲这资质并不出众的弟子。

今日亦是如此。狄仁杰登门后并无过多寒暄,直截了当宣示了皇帝的决定,而后未等公主三辞三让展示皇室谦退之德,便径直开口点中要害:

“新政伊始,清理水文的事务责任至重,实为天下之观瞻所系,牵连朝中大局。如此大事,公主可有头绪么?

公主:........

“没有。”她只得承认。那公主有通晓水文地理,山川脉络的才华么?

没有。

那公主府上,可曾招募有精通水文的人才么?

……没有。

如此穷根究底,丝毫不留情面,即使太平公主早有磨练,脸上也渐渐有些挂不住了——哪家公主天天泡水文地理呐?你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但出乎意料,在被反复回绝以后,狄相公严肃庄重的神色反而稍稍缓和,语气也渐转平静:——那么,公主可知道,关中数千里山川沃土,至为要害的水脉,究竟是哪一条么?

这些问题的难度终于降下来了。即使以太平公主并不广博的见闻,也自然知道关中、关东——不,整个北方近百州郡,一切生计农耕所系,都必然是牵连在唯一的那条波澜壮阔,灌溉无数的河流之上:

“是黄河。”

不错,提纲挈领提纲挈领,关中一切水脉的根源,就在这黄河之上——只要这位华夏的母亲河能赏个面子少来几次断流泛滥决堤,那么关中一切的水利农耕都不成其为问题。黄河是腹心而关中为疥癣,纲举目张一呼百应,黄河治理稍有起色,又何须忧虑关陇?

……自然,千古以来圣贤前赴后继,对黄河亦只能瞠目结舌而已。治理黄河水患的万世重任,也当然不是太平公主可以克当。因此狄仁杰语气一转,宣布了皇帝筹谋已久的决定:

公主奉命料理水文,不必顾忌其余,只需清理黄河沿岸的田地即可。

/>他停了一停,补充最后一句:

“黄河两岸十里地内,绝不许有田地、屋宅、工场;凡有违例,悉平之。圣上的口谕:国朝疆域万里,不必与黄河争此尺寸之地。公主谨记。

黄河固然水患频频,但自上流冲刷来的泥沙堆积如山,却淤积出了天下一等一的肥田;而诸贵戚显要贪图此沃土之利,常常圈占河岸开垦田亩,收获无可计算;而黄河河道与泄洪湖泊也因此被挤占扭曲,贻害至重,无可计算。

某种意义上,这也真算是清理关中水文的“第一要事”——清理水文不先照料黄河,那都不能算舍本逐末,而简直是神思溃乱!

以太平公主的身份,坐镇指挥这“第一要事”,威慑弹压一切敢于挤占水道的权贵勋戚,那才真正是位得其人,恰如其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