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秋分夕月,何进死(2 / 3)
、传统的节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作为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之一,夕月节自然不可能因为内廷与外戚的斗争随意取消。
再加上少帝初登,官员们对这次的夕月节尤其重视。
而这正好给了赵忠、张让等人伺机而动的机会。
八月十五这一日,洛阳城早早就有人上街兜售夕月饼,这是一种造型如月盘的食物,直径能有二三十公分,厚度两三公分不等,里面的馅料是绿豆或者红豆,也有一些捣碎的坚果碎。
与后世的小月饼不同,现在的月饼更像是一个大蛋糕,需要一大家子人切开分食。
每逢中秋夜,家家户户在院子里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火炬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神,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天子祭月,臣子们作为‘家人’必须在场,不说什么,吃块月饼总是要的。
这既表示对家国的归属感,也是臣子们对天子表示忠心的好机会,而能被邀请进皇宫参与祭月,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荣誉。
何进作为大将军,就算再怎么忌惮宦官,今日也做好了进宫得准备,只是为了这次进宫面圣,他做了几番筹备,大军围城不说,还披甲带刀进入皇宫。
少帝刘辩按照流程,先是依次面见了几位大臣,期间何进也在面圣的行列中,但他却特立独行,先是去见了亲妹妹何太后,而后再去见亲外甥少帝刘辩。
臣子们虽然对此颇有不满,却一个个噤若寒蝉。
小黄门蹇硕虽然对何进恨之入骨,但他却没有过多的表现出来,见到何进后,还恭敬的称呼一声何国舅,并与何进有说有笑。
对此何进并没有想太多,只以为是宦官们服软的表现,毕竟,他如今掌握天下兵马大权,城内三万大军虎视眈眈,城外又有董卓等各路军候伺机待命。
要不是怕以袁氏为代表的士人集团坐收渔翁之利,他早就对张让等人组成的宦官集团动手了。
见到少帝刘辩,何进眉心微蹙。
少帝刘辩就像是一个提线的木偶,一切日常起居都在宦官们的控制下。
长期以往,必然又是另一个灵帝刘宏。
刘辩也确实如此,在张让等人的心理暗示下,对权倾朝野的亲舅舅何进没有恭敬亲切之情,心里有的只是满满的惊惧之意。
何进躬身抱拳一礼,身上的甲胄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少帝刘辩的眼睛一直盯着何进腰间的佩刀。
张让见状,轻咳了一声。
刘辩先是一怔,随即强装镇定的说道:“舅父无需多礼,快快入座。”
两个小太监开始往上送酒菜水果,何进见状,嗤笑一声,端坐于左手首座,对桌上的美食佳肴嗤之以鼻,生怕这些食物被人做了手脚。
上首的刘辩见状,额头渗出几滴冷汗,忍不住朝一旁的张让看去。
张让见状,隐晦的朝刘辩摇了摇头。
刘辩毕竟还小,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人,眼见计划受阻,他心里急,脸上自然藏不住。
下首何进一直不吃那些下毒的食物,那要怎么才能除掉这个霸占自己权利的人?
没错,刘辩已经被张让等人蛊惑,再加上何进确实贪权,就连亲妹妹何太后也对他颇多忌惮。
今日的鸿门宴便是专门为何进准备的。
张让不仅将何进与士人集团联合的事情添油加醋的告知刘辩,还将董卓等军候投靠何进的事情夸张描述,说得何进马上就要谋朝篡位一般。
刘辩还小,又刚刚荣登大宝,对张让之言信了个七七八八,这才答应配合诛杀何进。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杀掉何进这个万恶之首,届时天下依旧是大汉天子的天下,只要刘辩一天是皇帝,宦官的权力便永远不会被削弱。
此时,见何进迟迟不肯动筷,刘辩额头冷汗密布。
张让见状,知道事情不能这么一直拖下去了,急忙朝门口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
小太监神色一动,拉开大殿一旁的偏门,只见四五个美女从门内走出。为首的‘女子’身型高挑,一双玉腿洁白无瑕,更且五官绝美,举止投足令人血脉喷张。
女子来到何进身旁坐下,双手很是自然的攀在何进宽阔的肩膀上,吐气如兰的说道:“大将军,今晚就由奴家来伺候你吧。”
何进眉心微蹙,这女人美则美以,怎么说话的声音带着点沙哑颤音,正想出言拒绝,忽然觉得后脖颈一股刺痛传来,接着便感觉后脊骨被液体浸染,温热的液体顺着内甲浸湿了内衫。
“好胆!”
何进大喝一声,一把推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