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战神殿再添两员。(2 / 3)

加入书签

怕,很怕他一直引以为榜样的大哥,在南征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有活下来,才能享受这些荣耀啊。

而死人,只能得到缅怀。

他不小了,自然不会觉得这一切的唾手而得的,如果不是兄长在外拼杀,哪里有现在的这些?

“娘亲,兄长为了我们付出太多了,权儿会努力的,努力让兄长不要这么辛苦,努力成为兄长的助力。”孙权握紧拳头,立下誓言。

···

洛阳城中各处,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人在讨论孙策和皇甫家的功绩。

孙策那边刚刚传来消息尚且不说,而皇甫嵩这边,则是因为距离近,见天儿有消息传来。

仅仅是一路打到安西都护府,就已经让人热血沸腾的了,而老将军毅然决然留守龟兹的消息传来,更是让百姓们交口称赞。

在他们的认知里,西域都是一望无际的荒野和沙漠,没有水,没有树木,耕地更是不用想。

连植物都活不下去的地方,人怎么可能在那种环境下坚守?

然而,皇甫嵩不仅自己留了下来,还将家人都迁徙了过去,只留下长子皇甫坚寿在洛阳。

了解一点政治的人都知道,皇甫老将军之所以单独留下长子,就是为了让卫君安心。

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留下长子一方面是作为质子,另一方面也是表明自己永不背叛。

对此,百姓们更是感到深深的佩服。

“皇甫老将军戎马一生,临老了还为我大汉夺回这偌大的疆域,封个王也不过份呐。”

“也不知道卫君是怎么考虑的,竟然只是授勋战神,老将军早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战神了。”

“话不能这么说,虽然老将军战功赫赫,但安西都护府本就是我大汉疆域,如今只是重新夺了回来,若是严格来说,老将军并未开疆拓土啊。”

酒楼里,几个青年文士正在激烈的讨论着皇甫嵩之功勋,是否足够封王的事情。

虽有点瞎吃萝卜澹操心,但国家大事嘛,总是有话题性的,特别是在这个几乎没有什么娱乐信息的年代里,很容易便成了头条。

坐在酒楼临街的几个人听着这些人的讨论,一个个都是眉头紧锁。

其中两人都姓刘,分别是刘备和刘表,别问他们怎么坐在一起的,问就是利益惹的祸。

而且这次还是两人第二次双向奔赴。

数日前,刘备得到孙策南下的消息后,正苦思冥想该怎么联系上关羽和张飞,刘表却是主动找到了他,一来就给刘备送了一万水军和五十艘船。

只是,刘表的目标却不是滇南的中南半岛,而是北边的倭岛。

不止是曹老板有小心思,刘表也认为倭岛是不二之选。

首先一点,倭岛距离幽州很近,辎重补给远比交州南方便许多。

其二,他跟公孙瓒有过一些交情,如今公孙瓒被封为镇北王,定都广阳郡蓟县,如果能够得到公孙瓒的助力,远征倭岛的难度也会小很多。

而之所以找到刘备合作,则是蔡冒的建议。

原话是:倭岛远离中原,便是不封王,也可自成一国;且刘备此人出身低微,好掌握,但他又有张飞这么一个好义弟,若能得他相助,便可借他之名义,与卫琤寻求帮助。

刘表一直在为自己与卫琤的矛盾苦恼,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了报仇的欲望。

就想着苟活一世,而蔡冒说的倭岛远离中原,又可自成一国,直接是打动了他。

刘表当机立断,南下寻找刘备合伙,并主动送上了全部家当。

他知道,这是一次豪赌,赢了,高枕无忧,输了,一无所有。

毕竟,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此间的几人,手里各自拿着一本《大汉龙虎榜》翻阅着。

其中,孙策和皇甫嵩授勋战神殊荣的篇幅很长,详细的描述了两人的累累功勋。

特别是孙策,两个月的时间,先是拿下了一座土地面积堪比并州的外岛,还在交州登录上岸,短短数日便是连战连捷,更是屠灭了一个名为【大城】的王国。

而与之相比,皇甫嵩虽然一路打到了旧时的安西都护府,可却属于收复失地,虽然也是战功赫赫,却远及不上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的泼天大功。

这时,蔡冒拿出一张拓印的【山海图】,指着上面的中南半岛,说道:“据说,卫君已经派人送去明旨,若是孙伯符能够在明年冬天来临之前,攻下中南半岛,便要亲自为他戴冠封王。”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众人闻言,看向那中南半岛,刘表沉声道:“这半岛之疆域如此辽阔,要在一年内打下来,似乎不太可能吧,再说,这马上就要入冬了。”

蔡冒摇头说道:“中南半岛据说一年四季如春,根本不下雪。”

“这……”

刘表等人面面相觑,这世上还有不下雪的地方?

刘备则是一脸的惋惜,他之所以盯上交州以南的中南半岛,就是考虑到这个地方独特的气候,若是能够一年四季都收获粮食,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