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零章:一九零年冬月(2 / 3)

加入书签

花轻语一脸幽怨的坐上她那台近宾利欧陆,不婚主义的她,第一次发生了动摇。

···

三国时空。

最近几日,气温急转直下,随着十一月的临近,北疆下起了第一场雪。

很奇怪,后世同样是这个时候,卫琤还穿着两件衣服陪沐沐逛街,一丝寒冷都感觉不到。

可是,同样是农历的十月下旬,三国时空竟然已经开始下雪了。

卫琤想起了全球变暖,难道工业化带来的不只是生活的便捷,还有气候转变?

以前总觉得那些呼吁保护臭氧层的人是吃饱了没事儿干,现在卫琤突然觉得重要了。

还记得小时候,爸妈总是把他包成一个粽子。

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上穿的衣服反而越来越少了,是因为大人不怕冷吗?

肯定不是的,大人其实比小孩子怕冷。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短短十几年时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愈演愈烈。

站在黄河边,卫琤感叹连连,古人才有一年四季,而后世的现代人,一年只有两个季节。

洛阳以北,孟津县。

卫琤一行人浩浩荡荡而来,倒不是出来观光旅游的,而是来视察工作的。

就在昨日。

皇甫老将军自请留守龟兹,谨防胡人卷土重来。

卫琤当即下令,让朔方、安邑两地,为皇甫老将军送去大量的生活物资和军械盐铁。

这一下,傻子都知道,下一个封王之人,非皇甫老将军莫属了。

若是老将军能够挨过这个冬天,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卫琤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得知消息的世家贵族,纷纷行动了起来,尽管凛冬将至,依旧有大批的商队前往龟兹。

对此,卫琤是喜闻乐见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此时黄河两岸入眼可及,是大片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排列开来,沿着河道和挖掘的沟渠有序的圈下上万亩良田。

开辟这一个巨型农场的,乃是弘农杨氏和洛阳的几个世家,在原有庄户农田的基础上,搭建起一个个蔬菜大棚,种植的是卫琤提供的各类高产瓜果蔬菜,以及为明年春耕育种。

卫君亲自到来,农场的管事第一时间召集农户到官道上迎接。

该说不说,有点后世领导人下基层的味道了。

卫琤苦笑着摇了摇头,骑着马儿在一行人的保护和簇拥下,大概参观了几个育种基地。

随行的官员还是第一次见识这所谓的蔬菜暖棚。

外面明明已经天寒地冻,可进入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甚是奇妙。

特别是头顶的透光布,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制作而成,竟然能够隐约看到天上的太阳。

“啧啧,当真是神仙手段,这冬日里还能开花结果,简直闻所未闻。”

“是啊,还有那土豆,红薯,以及玉米,如今想想,还好卫君来了洛都……呃,抱歉,抱歉。”

人群中有几个是当初站出来反对卫氏的老臣,此时见到这满室的花果,瞬间就动摇了立场。

帐篷外,大批商人正在排队采货。

杨氏一位族老亲自坐镇,指挥着农户们,将一袋袋大白菜、萝卜和南瓜搬到空地上。

这些蔬菜都是河东运送过来的,不仅个头大,还没有虫洞和枯叶,品相具都是上佳。

“听好了,每个坊限购五万斤,若敢重复购置,直接取消下一期的份额。”

下面有人喊道:“杨老,如此安排是否欠妥,同安坊有住户六万七千多人,而长乐坊却只有一万出头,都是五万斤的话,我同安坊明显不够分啊。”

眼看着众人议论纷纷,群情激昂,杨氏族老敲了一下铜锣。

朗声道:“急什么,这是第一期,半个月之后,还有第二批货,到时候自然会根据各个坊的人数进行合理调配,诸如同安坊,回头可以去卫所进行登记备桉,下次会多给你们一些份额的。”

“那这次……”

“废话怎么那么多,你们私底下不会自己买卖啊,你同安坊那么富有,怎么不见你们去接济接济人长乐坊?”

杨氏族老也是一脸无奈,其实这个分配方式,是上头交待下来的。

他只是过一手而已,这些蔬菜是河东的货,自然由河东的世家说了算。

洛阳东城富户居多,而南城则多为贫苦百姓,上头想要带动城南发展,只能用点手段。

“好了,喊到哪个坊,就赶紧上前来登记采货,不要再耽搁了。”

不远处的塔楼上。

卫琤和荀或相视一笑。

旁边的几个官员则是面面相觑,好家伙,我们可都是同安坊的住户啊。

原以为今年冬天,终于能够实现鲜蔬自由了,没想到卫琤突然整这么一出。

好在卫琤不限制私下交易,大不了回头多花点钱,从其他坊重金求购。

而卫琤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钱要流通起来,它才是钱,大家都藏着掖着,那只能是废铜一枚。

洛阳。

大批市民正在坊门口排队购买新鲜蔬菜。

看着一颗颗大白菜、萝卜、土豆、红薯、老南瓜被放上秤,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