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军队制度(1 / 2)

加入书签

朱由校的军队,还在不停的训练着,虽然是到了冬天,但他们也没有停止训练的步伐。

他为了提高新军士兵的训练积极性,直接把这伙食和训练给联系到了一起。

如果新军士兵今天有得训练,那么今天饭菜就能看到几块肥猪肉。

如果今天没有训练,那新军士兵就只能够吃上一些厚实的杂粮粥。

原来就是这杂粮粥,已经比他们以前流离失所的时候,吃得好多了。

有些新军士兵之前的家境也不好的,这厚粥甚至比他们在家的时候,吃得都还要好多了。

但是他们一旦吃过了肉,又怎么舍得回到以前的日子?

士兵们的训练热情,一瞬间就上来了。

朱由校也每隔那么几天,就一定要到军营里面,跟士兵们一起吃上一顿饭。

甚至他还会跟士兵们,一起训练上那么一个时辰,跟士兵们一起跑步。

开始的时候,这些士兵看到陛下竟然跟着他们一起训练,虽然感觉到十分震惊,也感觉到十分的荣幸,但是他们感觉陛下撑不下来。

但是慢慢的,他们竟然发现陛下不但支持下来了,甚至有些动作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尤其是陛下放枪的时候,打的准头甚至比他们都还要高。

士兵们慢慢的,竟然对朱由校养成了一种盲目的崇拜。

一个月后,又到了发军饷的时候。

年前朱由校又抄了两贪官的家,一个是东林党的,一个是阉党的,倒也得到了几十万的银子。

朱由校把一半就拿来当成西山那边启动资金了,而另外一半刚好拿来给新军士兵发军饷。

每一名士兵来到朱由校的面前。朱由校就亲自给他发军饷。

随后,新军士兵得在地上给朱由校磕了个头,热泪盈眶地喊上一句,“愿为陛下效死!”才会离开。

这些新军士兵被洗脑,也被洗了两个多月了。

加上朱由校的各种作秀,这些新军士兵喊的“愿为陛下效死!”,倒是还真有几分真情实感。

朱由校发军饷,从早发到了晚,一天下来也只是发了五千名士兵。

等到第二天,朱由校又是忙活了一天,才总算是把这些军饷发完了,倒也是累的慌。

朱由校必须要让新军士兵明白,他们拿的是谁的军饷,那要给谁效力。

这倒是跟辽东那群将领养的家丁,有几分相似之处了。

以后发军饷的时候,朱由校不一定每一次都会出现。

但是新军士兵拿了银子之后,大喊一声为陛下效死的议式,并不会因此而取消。

同时,朱由校研究了明朝军队制度的缺陷,便决定新军士兵以后不会再有各级主官派发军饷。

而由朱由校成立了专门的军饷处,来给新军士兵进行派发军饷。

而这些派发军饷的军饷处文吏,与这一些统军作战的军事主官互不相统属。

统兵与发饷完全成为两套系统,连新兵统领卢象升都没办法过问。

当军饷发得不足够的时候,各级的主官会直接向上级汇报,朱由校马上会下令调查军饷处

同时,负责发军饷的军饷处,发现了新军存在吃空饷的情况,也会向上禀报到朱由校处。

这样使得双方形成了一个互相监督的制度,减少了这个贪污存在的可能。

同时这也直接让公家的军队,再也无法变成某个将军的私军。

朱由校还重新建立了另外一套征兵的制度,以后征兵的工作不再由各级主官进行,而是有专门的征兵机构进行。

征兵,统兵,发饷,这三套系统互相合作,但又互不相统属。

朱由校更是向所有的新军士兵承诺,以后绝对不不会出现军饷不足,而减少或延迟发放的情况。

实施完这一些的新制度之后,这支新军士兵的精气神,已经明显不一样了。

卢象升是见过世面的,心里也不由得有些感慨。

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军士兵现在除了还没见到血,已经完全说得上是一支精锐军队了。

煤矿的银子也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兵工厂里面,现在兵工厂的产量,足足上涨到了一千支每个月。

朱由校定下的每造出一只枪,便有十两银子补贴工匠的规矩之后,制度的效果更是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

这些兵工厂工匠不再偷懒,甚至开始利用上自己的空余时间造枪,就是为了多造出一只合格的枪,多拿上一些赏格。

而朱由校又从流民之中,招募了大量的铁匠和工匠,加入到了兵工厂里面,更是扩大了兵工厂的生产。

西山那边的煤矿越卖越好,通常这个煤矿刚挖出来的无烟煤,就已经被人家预定了。

煤矿拼命地加大产量,一直徘徊在京城附近的流民,不停地被招募的西山上劳作。

此时的西山矿工,已经有将近十多万人。

肉眼可以的是,京城附近的流民越来越少了。

甚至还有一些大臣,写上几首歪诗,歌颂一下太平。

但是朱由校知道这些都是假象,京城附近虽然可以做到这种程度,但是远离京城的地方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