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找人帮忙(1 / 2)
二房准备砌墙,吴氏就不能跟着一起去镇上,须得找个人来帮忙。
按照薛蕙之前说过的要求,事多的不要,偷奸耍滑的不要,大嘴巴的不要。
吴氏思来想去,还真想到这样一个人。
就是村头的杨寡妇。
她丈夫死的早,一个妇道人家把门户立了起来,为人爽利能干,为人还是不错的。
趁着天还没完全黑,吴氏去了杨家一趟。
没多大会儿,她便从杨家回来了,跟薛蕙说,“她应了,就是想带着涛涛一起,怕涛涛一个人在家不成。”
涛涛就是杨寡妇的儿子,是个哑巴。
“孩子多大?要是太小的话得要人看着,不行。”薛蕙说。
她找人是来干活的,又不是做慈善。
吴氏说,“跟婷婷大的差不多吧,挺乖的。”
“那可以。”
第二日杨寡妇一早就带着儿子来了谢家。
谢家二房在镇上卖包子的事不是秘密。
村里人去镇上的时候见过,那生意是真好,也有人买来吃过,确实好吃。
种上麦子后,地里没啥活计,杨寡妇本来也是跟往年一样打算去镇上找个洗衣的活计,但现在有其他活计送上门来,一天十文钱,比洗衣服给的多,还轻松,她可不得抓紧着点。
为了表面上好看,她还穿了她最新的一件衣服,上面只有两个补丁。
儿子杨涛也被她洗的干干净净,白
白嫩嫩,除了不会说话之外,谁见着都喜欢。
“杨婶儿,来那么早?”薛蕙端着一筐平菇从屋里出来,瞧见了打招呼。
杨寡妇应着,奇道,“蕙娘,你这一大早去采菌子了?哪里还能采到那么多菌子?”
“不是采的,这是我自己种的。”薛蕙抿唇笑笑。
杨婶儿惊讶地一怔。
谢家有香菇猪肉馅的包子,每天都有,那这每天的香菇哪里来的?
这么一想,她又觉得没什么可惊讶的。
外头早有传言说谢家二房会种菌子,那酒楼的马车每天来就是来收菌子的。
看来传言是真的。
不过这是人家的生意经,让她知道是对她的信任,她不能往外说就是了。
“杨婶儿,这是你儿子杨涛?”薛蕙惊讶地问。
这不就是某天她去山上采菌子时遇见的被人欺负的小孩儿吗?
杨涛眨巴着眼睛,看了薛蕙一眼,别过了视线。
是了,就是他。
还挺傲娇的。
等到镇中酒楼的伙计来了,几人一起上了马车。
把小推车从镇中酒楼推到卖包子的原地,薛蕙敏锐地察觉这一路上有人有不少人都投来了视线。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别看昨天围观的人想必镇上的百姓来说只是很小一部分,但他们传递消息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短短一天的时间,镇上一半人都知道了谢家
灌汤包吃死人被官府抓走的事情。
因此,瞧见薛蕙好好地把小推车推过来,一时间议论纷纷。
对此,薛蕙也简单做了应对方法。
那就是,张贴启示。
启示依旧是在淘宝上定制的,普普通通地白纸,用繁字楷体写明:谢家灌汤包受人污蔑,现县太爷已经查明真凶,还谢家清白,对面王家灌汤包才是真凶,已经伏法。
这样的启示印了百张,薛蕙还买了胶水和刷子,叫谢锦婷和杨涛两人一起去张贴。
薛蕙还通过孙二狗把张家兄弟请来。
也不需要他们做什么,只需要来谢家买几个包子,流言自然不攻而破。
张家兄弟本也只是为父亲讨回公道,无意与谢家结怨,再加上薛蕙提出免包子钱,就来演个戏,就帮了这忙。
还有旁边孙二狗的证明。
到最后生意只受到了微弱的影响。
杨寡妇不会包小圆包,薛蕙刚开始便仔细教了她一下。
她的手很巧,包了几个之后就有模有样的,只是速度有些慢。
……
一辆马车从不远处行驶过来。
微风吹起马车轻飘飘地侧帘,淡淡地香味溢出来。
看到马车上的印记,路人避得远远的,“那是孙家的马车?”
“哎,还是离远一点儿……”
这孙家,就是镇上一霸。
就连在孙家的一些旁支,都是横行霸道的。
马车里,孙春媛
正要去巡视铺子,冷不丁从旁边的窗子里看到一个显眼的摊子,一眼就认出那是谢家灌汤包。
她们包子摊不是吃死了人吗?为何还能在这里摆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