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证据(1 / 2)

加入书签

他们虽然是三教九流,和官府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在县衙里还是有自己的熟人门路。

谢锦朝垂眸,眼底闪过一丝暗光。

薛蕙想,这件事还是得从死者家人入手。

要证明死者死前吃的包子不是她们家的,不是什么难事。

她正要开口,却见谢锦朝转头对她交代,“乖乖在马车里等我,别乱走。”

他径直下了马车,又对彪子交代,“你看好她。”

“好嘞,我一定寸步不离地跟着嫂子。”

薛蕙哪可能在马车上安心地坐着,当即便下了马车跟上去。

只见他身着简单的布衫,背影挺拔如松,如信步闲庭一般,不疾不徐地走向县衙门口的鸣冤鼓,拿起鼓槌。

“咚、咚、咚”的鼓声响起,像是一下子震到人心里。

县令换好了官服,正打算去审案,忽听到外头的鼓声。

“李捕头,去看看,是何人在击鼓。”

李捕头出去一瞧,见是个带着书生气的年轻人,便说,“小伙子,你知不知道,这鼓不能乱敲。”

“知道。”

“那你有什么冤屈?”

“我母亲被人诬陷入狱,我为母伸冤。”

李捕头打量他两眼,“先在外面等候片刻,县尊大人马上要审案子,没空理会你。”

说完他转身回

了公堂。

“他说了什么?”薛蕙凑上来问。

“娘的案子马上要开审了。”

“什么?”薛蕙惊呼。

这就开审了?

公堂门口已经围满了看热闹地百姓。

薛蕙小矮个,前面的人挡的严严实实,跳了两下还是看不到里面的场景。

谢锦朝眉梢间含了几分笑意,拉住她的手挤进去。

只见堂上坐着一中年男子,身着端正的官服,浑身透着清正肃然之意。

堂下左边跪着几个大男人,右边跪着的,赫然是吴氏和谢锦婷。

谢锦婷头一次遇见这种场面,依偎在吴氏怀里,都快吓哭了。

李捕头在县令旁边说了几句话,县令做了个手势,开始审案。

堂内威严肃静,两排衙役笔直而立,面色凌然。

一阵杀威棍声响起,堂里堂外顿时安静下来。

“堂下何人,一一报上名来?”

张家几位兄弟接连报上名字。

轮到吴氏,她声音极力压制着颤抖和忐忑,头都不敢抬,“民妇吴巧珍,是谢家灌汤包的老板,这是民妇之女谢锦婷。”

“首告人,你们有何冤……”

“慢。”

堂外一声高喊。

薛蕙听着这声音有点耳熟,一转头,就见谢锦朝拍拍她肩膀,眼神示意她稍安勿躁,随后挤出人群,走上

公堂。

周围一阵议论之声。

李捕头瞪大眼睛,拼命给谢锦朝使眼色。

这小子!

怎么这么没眼色?!

这是他能来的地方吗?!

堂上的县令见着谢锦朝,一挑眉,依例拍案,“你是何人?竟敢擅闯公堂!”

谢锦朝来到吴氏身边,躬身作揖,撩袍跪下,身板挺得笔直,“小子谢锦朝,乃被告吴巧珍之次子,代母应诉。小子急忙赶来,实非故意扰乱朝堂,忘大人见谅。”

所谓代讼人,有些像现代的代理律师。

有些人嘴笨,在审案时多半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亲戚代为发言。

甚至有些专门的讼师,专为别人写诉状,打官司。

吴氏见到谢锦朝,又看到外头的薛蕙,松了一口气。

“罢。本官看你一片赤子之心,不与你计较。”

“谢大人。”

审案开始,接下里便是宣读首告人的诉状。

不过呀,张家老大不识字,当庭口述,“我父老爷子年逾七十,身子一向硬朗,就在昨日,在谢家灌汤包的摊子上买了几个包子回家,当晚上便腹泻不止,今早便一命呜呼了。我父为人和善乐观,含辛茹苦把我们五兄弟拉扯大,如今我们兄弟还未来得及孝顺父亲,父亲便离我们而去,羊有跪乳恩,

鸦有反哺意,只是从今以后,我们兄弟却只能和父亲阴阳两隔,生死茫茫,实在悲痛不已。求县令大人为我父做主!”

外面的百姓听了非常动容,义愤填膺,窃窃私语声愈发高涨。

“奸商害人!没良心,可怜了他们兄弟几个一片孝心。”

“县令大人一定要为他们做主啊!”

“要是我,我恨不得直接拿到把他们全都捅死。”

薛蕙看了那人一眼,往边上缩了缩。

听完之后,县令看向谢锦朝,“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