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晋江独发(1 / 5)
格式, 个谢舒也知道一点,就像现代写议论文一样,最好由三个部分组成, 立论、论证,最后在进行结论,中总要一些技巧,或是承前启后, 或是首尾呼应等等。
之前谢舒也研究过古代一些试论,虽赏读过不少, 但未曾考试目光看待过它。
谢舒虚心道:“还请老师赐。”
姜鸿淡淡道:“一般来说, 诗赋最多八百字到头, 可论往往上千字,因为试论样体裁长说理, 能够体现人思辨能力,谓穷有数, 追形正是个道理。
写论,最重要便是思路清晰, 在科举考试之中,为一目然,通常会‘论曰......’开始, 再“......谨论”结束, 像刚刚我说那道题目,一名考生试论是样解答:‘论曰:汉兴, 本恭俭, 革弊末......’最后再“......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谨论。’结束。”1
谢舒到里,已是白过来, 论有着开头与结尾固定短语,有点像是数学解题格式......
不过老师既然列举篇文章,并不只是想告诉他个。
虽然老师只说开头与结尾,但谢舒却已察觉到此文与众不同之处。
此文不仅开篇十分引人入胜,先点贾谊政治主张及他才华,结尾居然驳斥出自《前汉书》考题。
因为最后那句思分是讽刺,翻译过来思是,班固真是善写史啊,他用春秋笔法来褒贬人物,却不及《春秋》万分之一。
谢舒忍不住开口道:“老师,您列举篇试论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能否借学生一观。”
姜鸿见他只首尾两句,便看出中关窍,露出几分赞许之色,然后才将篇《贾谊不至公卿论》拿出来,交给谢舒。
谢舒将文章接到手中,便迫不及待地从头到尾看一遍,他时而默读点头,时而吟诵几句。
直到篇试论读完,谢舒才平复好澎湃心绪,他抬头时候,看向姜鸿眼神已是湛湛发亮。
姜鸿不禁心头感慨来,实他一开始看到谢舒,只是见他份刚好符合自己要求,心志气度皆为上品,因此才做出收他为徒决定,在此之前,姜鸿对谢舒才学与资并没有什么想法。
毕竟姜鸿有足够自信,即便是庸才到他手里,考取功名也不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