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招贤纳士(1 / 2)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冬,颍川郡被袁术占领,但他不但不休养生息,还四处劫掠,导致民不聊生,诸多颍川大族迁移至冀、并二州避祸,其中就包括被韩馥邀请而来的荀彧一家、颍川杜氏兄弟、颍川韩氏和颍川唐氏。
荀彧自不必说,颍川杜氏兄弟就是杜基和杜袭,也算是孔明的老相识,而颍川唐氏就是前任会稽郡太守、唐姬之父唐瑁的家族。
历史上,杜袭本应在这个时候避乱荆州,但因为孔明、荀彧、郭嘉几人的关系,杜袭最终改变了想法,决定北上冀州碰碰运气。他的哥哥杜基见弟弟在冀州有门路,便带领全家随他一起迁到了冀州。
颍川韩氏就是韩馥的家族,因为韩馥已经决定落户并州,便给家里人传去了口信,让他们举族迁至并州。韩家人知道没有韩馥的庇护,他们就难以生存,只好从命。
颍川唐氏就是唐瑁的家族,唐氏一族虽然也是颍川士族,但唐家不比荀、陈、钟、韩这四大家族,在乱世根本无力自保,所以他便举家迁至冀州避乱。
唐姬在这一世虽然仍被认为是弘农王妃的大热门,但刘辩在她前往洛阳之前就已经被废,唐瑁便没有放她入宫,也就是说她与刘辩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就算是她想以弘农王妃的身份为刘辩守节,都没有人会承认。
此事之后,天下大乱,唐瑁看不清局势,便没有随意将唐姬嫁出去,以免站错了队,受到牵连。
其实,唐瑁根本不必急于将唐姬嫁出去,毕竟她今年才不过十四岁而已,就算再虚度四年光阴,也不过才十八岁。
除了唐姬之外,唐家还有一对兄弟,更加让孔明意外,那就是名列凌烟阁的大唐名臣唐俭和他的弟弟安富郡公唐宪。孔明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植入到了颍川唐氏,还是唐姬的堂兄,简直是不可思议。
除了这些外来士族,冀、并二州的当地士族也有许多人选择了出仕,其中就包括太原温氏和因得罪了袁绍而移居上党郡避难的济阴董氏。
在不久之前,孔明当年收的第一批孤儿学成出师。孔明从中挑选了许多成绩优异的人才担任基层官员,正式走出了重用寒门学子的第一步。
至于那些成绩差一些,但可以识文断字,又能进行计算的学子,孔明将他们放入市场,遭到了各行各业的哄抢。尤其是商人,他们签下了将近七成的学子。
相比于普通的帮工,这些学子不仅个人能力强,还能与书院搭上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孔明的这种做法还是遭到了一部分士族的抵制。他们认为孔明的做法危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希望孔明可以解散学院,将天赋异禀的学苗送入世家大族的族学之中,至于其他的寒门子弟,就应该送回去务农。
如果反对之人中有颍川荀氏这等大族,孔明肯定要动一动脑筋,好好思考一下解决方案,但是非常遗憾,并州的世家大族数量不多,而冀州真正有能量的世家大族又投靠了袁绍,所以孔明根本就不需要为他们伤脑筋,置之不理即可。
当然,有反对的,就肯定有支持的。
有一些实力比较弱的家族,他们见孔明雄霸冀、并二州,便生出了搏一把的心思,让族中有能力的子弟到孔明麾下去效力,董昭和温氏三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孔明迫不及待地查探了这些新人的能力,嘴角不禁翘起老高。
“唐俭,字茂约,27岁,统帅D-,武力D-,智力B-,政治A,魅力B+。
唐宪,字茂彝,26岁,统帅C,武力B-,智力C-,政治D-,魅力C。
温大雅,字彦弘,28岁,统帅D-,武力D-,智力A+,政治A,魅力A+。
温大临,字彦博,27岁,统帅D-,武力D-,智力A,政治A+,魅力A。
温大有,字彦将,26岁,统帅C-,武力D-,智力B+,政治B,魅力A-。
董昭,字公仁,34岁,统帅D-,武力D-,智力A-,政治A-,魅力D+。
杜基,字子宁,29岁,统帅C-,武力C,智力D+,政治D-,魅力C。
杜袭,字子绪,27岁,统帅C,武力D-,智力B,政治A+,魅力B。
荀彧,字文若,27岁,统帅D-,武力D-,智力S,政治S+,魅力S。”
温家长子名叫温大雅,乃是隋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以文学知名,通谋略。孔明了解过他的特长后,便将他留在身边出谋划策,或是撰写一些文章。
温家次子名叫温大临,乃是贞观朝的宰相,博览群书,善于言辞。孔明知他有宰相之才,便任命他作为薛礼的副手,替薛礼打理中山郡的政务,让薛礼可以全力投入到与公孙瓒的对抗中。
温家幼子名叫温大有,他的才能虽然不如他的两位哥哥,但却也是博览群书,非常地有学识,且本性端正严谨。他的两位哥哥都身居要职,孔明自然不能再给他也安排一个要职,但为了展示出对他的重视,孔明将西山小路的规划、建设工程交给了他。
虽然温大有只是一个小小的主事,但西山小路工程可是连接晋阳和邺县的核心工程,对冀、并二州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