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泾阳大捷(1 / 2)
“陛下,突厥骑兵已被阻于板桥!”
“鄂国公与长孙大人已经兵至渭水,派人来问是否需要返回长安!”
随着唐军态度逐渐强硬,李世民也重新拿起了当初派兵遣将的天赋。
眼瞅一周的时间,突厥眼见拿城无望,只得被迫绕路,大大阻隔了自己进兵速度。
“不错,给我告诉唐文浩,能守就守,不能守就把板桥拆掉!”
“一句话,务必要把突厥进军速度暂缓!”
“我就不信了,千里国土朕现在打不过,难道阻拦突厥禁军也做不到!”
李世民这几日早就将紫宸殿当做了自己处理军政的地方,突厥的来势汹汹,国内的政务李世民干脆也直接丢给了房玄龄。
反正到时候李世民还得查阅,并不怎么怕出什么纰漏。
“陛下,想必明日李绩的大军就应当到了,您也可以歇歇了。”
房玄龄这几日和李世民同吃同住,四五天家都未曾回过。
幸亏皇宫之中能住的地方还是不少,房玄龄虽不能去后宫,但有什么消息随时都能知会李世民。
“嗯,让敬德带兵,全线退回渭水河畔修养。”
李世民听到消息微微点头,看了地图一眼随后也布置了下去
。
“李绩回来就好,回来了朕就不必如此操劳了。”
李世民想到李绩回来也不由得长出一口气,在心里暗暗地感慨了一声。
所说大唐提兵之人,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李靖,第二就是李绩。
正是因为李靖统兵强悍,所以李世民才宁可让他身居丞相之位仍然镇守雁门关,用以震慑诸藩。
正在李世民叹了口气之际,门外一阵轻巧的脚步声传来。
“臣,李绩,拜见陛下!”
这声音虽然柔弱,但却在李世民耳中无异于平地炸雷。
此刻的李世民也顾不得什么礼仪,连忙冲上前打开门扉。
而门外迎着月光站着的,正是一身绿色锦袍,长髯笑目的李绩。
“徐王兄,你可算回来了!”
李世民见到李绩的第一眼自然是笑颜开怀,连忙上前抱住李绩的肩膀大笑。
“呵呵,让陛下担忧了,恕老臣未能第一时间返回长安勤王。”
李绩笑容满满,被李世民一边拉着进门一边说道。
“这时哪里话,你我二人还需要说这些?”
“徐王兄,我这可是在长安发现了一名大才啊!”
由于李绩在李世民还未曾登基之时,就因为李渊忌惮李世民的势力而被迫送
到洛阳去练兵。
而如今,还是李世民登基以来二人第一次见面。
“哦?陛下说的大才,可是那日去我洛阳的如今济世阁阁主?”
李绩一脸好奇,笑眯眯的说道。
“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徐王兄,正是此人!”
“若非此人,恐怕朕早就想着对突厥投降了。”
李世民说着脸上也显露出些许惭愧,若李世民是当初统领一军的将领,那断然不会投降。
可登基以来,李世民身后可就不光是一众将士,而是全天下的大唐子民。
“老臣如此匆忙来此,正是为了劝阻陛下,万万不能投降!”
“这突厥虽然来势汹汹,可若是到了这长安城下,却也成了强弩之末。”
“突厥骑兵固然是我大唐所不及的战力,可他却无法攻入城中,陛下只需依城而守,不到入东,这突厥定然退去!”
李绩如同当初在秦王账下一般给李世民出谋划策,而李世民听了之后则是面露古怪。
“徐王兄,朕也直说,哪位先生所言,与你今日的见解一模一样!”
李世民这么一说,李绩也不由得面露些许惊异。
据他所知,这人年纪尚浅,但听李世民所说竟然有如此见识,怎
能不让李绩欣喜。
“哦?那日此人途经我长安,老夫一直无缘得见。”
“今日若是陛下这么说,老臣对此人倒是有兴趣的紧啊!”
李绩一边笑着也搓起了自己的手掌。
“哈哈哈,朕就知道徐王兄止不住这爱才之心。”
“不过如今却不是好时候,国难当头,还需我等将这困局解除了再说。”
李世民对李绩也是哈哈一笑,连忙拉着李绩到了桌上的地图旁。
“徐王兄,我已经派敬德前去泾阳,此处为渭水前唯一关隘!”
李世民指着地图给李绩看了一眼,而李绩也微微点起了头。
“陛下眼光倒是一样毒辣,这泾阳的确是个最为合适的防守之地。”
“房玄龄,吩咐下去,敬德务必要巧守,不得硬拼。”
“他要面对的可能是数倍之敌,万万不可冒进!”
房玄龄深知自己精于政务,但却并不长与军事,连忙躬身对着李绩和李世民行礼过后躬身退去。
待房玄龄走后,李世民这才斟酌着开口道。
“徐王兄,不知你觉得此战我大唐胜负几何?”
说完这话,李世民脸上也有些踌躇之色,虽然信任江辰的判断,可如今更为熟络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