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砥柱居中流(1 / 2)
郑愔还真是洞悉人心,为张昌宗想了一套完美的说辞、
武则天想让漕运改革成功不?当然想了。但是,她对此事的热心,和让崔耕当上宰相的热心,完全是两回事儿。
张昌宗完全可以对武则天说,没错,不撤掉杨务廉,可能造成各州刺史对崔耕阴奉阳违,乃至让漕运在两年内达不到四百万石。
但是,那又如何?崔耕的改革漕运之法,又没藏着掖着,都写在奏章里了。具体细节,也在这两年里展露的差不多了。
两年后,崔耕完不成四百万石漕运的目标,武则天随便派个能吏萧规曹随,再用一两年的时间,也就完成了。
至于崔耕呢?
原来商定的清楚,他若是在两年内不能达到一年四百万石的目标,就是欺君之罪,一切职司尽皆革除。
到时候,女皇陛下就可以法外开恩,再给崔耕安排一个新职,让他戴罪立功。有道是“请将不如激将”,“使功不如使过”,说不定,崔耕还会感恩涕零,更加用心为陛下效力呢。
……
……
一个月后,崔耕搜罗了杨务廉的罪证,派人送到了京城,交与朝廷定夺。一时间舆论哗然,纷纷要求将杨务廉其绳之以法。
张昌宗见状,赶紧用郑愔教的那番说辞,劝说武则天。女皇陛下还真听进去了,将崔耕的奏章留中不发。于是乎,杨务廉继续为陕州刺史。
其实,崔耕以三门峡栈道的股份为基础,将陕州的地头蛇收服,武则天的这个表示,对他眼前的工作没什么影响。但是,其后遗症太大了。
人们赫然有了两个发现:首
先,崔耕的圣眷,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强。其次,女皇陛下似乎没把这个新设的水陆转运使,当一回事儿。于是乎,其他各州关于漕运的配套工作,骤然停顿。
郑愔没料错,崔耕对这种手段,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把心思用在修建三门峡栈道上。
有一个意外之喜。
当初马天方之所以去长安向崔耕告状,是因为他爹马华被杨务廉征发修栈道,失足掉落悬。杨务廉要抓他全家入狱。
结果,崔耕接手了三门峡栈道的修建后,马华竟然活着回来了。原来,马华走运,当初他失足掉下悬崖的地方,有树枝挡着,只是摔断了腿。这些日子,全靠山谷中野果,才勉强没饿死。
崔耕听说了之后,不禁心中暗想:奶奶的,这马华若是再得了什么神功,不就是一个老年版张无忌吗?这经历可真够离奇的。
他甚为好奇,就将马华找来,问个究竟。
此时的马华颧骨高~耸、面色苍白,瘦削不堪,可一点没有张大教主的风采。不过,这位虽然卖相不怎么样,口才却颇不一般。崔耕与之一番交谈之后,甚为满意,就任命其做了个小头目,管理几十名民夫。
出乎崔耕的预料之外,马华得了这个职司后,如同“锥处囊中”,不仅将手下的民夫管理的井井有条,还对开山凿石的工程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崔耕这才发现自己捡到宝了,表奏了马华一个九品参军之职,命其主持修建三门峡栈道的修建。
马华原本是个读书人,屡次考试不中,命运多蹇。
万没想到,这次服徭役摔断了腿,竟然因祸得福,当上了朝廷命官,真是对崔耕感激之至,办起事来越发卖力。
……
……
时光似箭,眨眼间又是三个月的时间的过去。
这一日,三门峡旁的小山上,一行十余人站在山顶,手搭凉棚,极目远眺。
为首一人看年纪在三十岁左右,身着深绯色官袍,相貌英俊,文质彬彬,赫然正是京兆尹、水陆转运使崔耕。
在他身后的,正是封常清、周兴、黄有为、宋根海等人,当然了,新收的心腹马华也在其列。
崔耕之所以出现在这里,当然是因为参不倒杨务廉,心情不爽,出来看看风景,散散心。
他突然有些奇怪道:“诶,据传这三门峡,是被两座石岛分成三门:鬼门、神门和人门。怎么从这看来,却是河中有三座石岛呢?”
马华对三门峡了如指掌,介绍道:“最远处那座石岛,并不算在三门二岛之内,其有个名目,叫做砥柱。”
“砥柱?”崔耕颇感兴趣地道:““中流砥柱”这个词儿,是不是就出于此地?”
马华道:“实不相瞒,成语中的中流砥柱,指的就是那个石岛。此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顿了顿,马华眼珠一转,继续凑趣儿道:“关于砥柱,还有个传说呢,不知崔转运想不想听?”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马参军不如说来听听。”
“是。自从大禹治水,神斧劈龙门,有了这三门峡之后,不知多少人为了生计,坐上小船,强渡三门峡,葬身河底,尸骨
无存……”
然后,马华将砥柱的传说,娓娓道来。
话说这一日,有个德高望重的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行至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陡起,白浪滔天,眼瞅着就是周毁人亡之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