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焦躁的徐州(2 / 2)
满意地捋捋胡须,脸上的笑意毫不掩饰。
“那你说说,今日阿爹的好友,赵从事欲挂印辞遁,他有没有做错?”
张承一愣,目光诧异地望着张昭,搞不清楚,他为何会有此一问。
“阿爹怎么突然会从文考教到政事上了?”
不过,张承也没犹豫,瞬间回顾在书房中听到的徐州郡国从事赵昱与阿爹张昭的谈话。
定了定神,张承缓缓说出自己的见解。
“赵从事错了!”
————
徐州。彭城国。相府。
彭城相薛礼坐在靠椅上,惬意地呷了一口茶,目光转向侧面而坐的徐州郡国从事赵昱身上,一脸的笑眯眯。
“元达,这新式的桌椅,感觉如何?”
赵昱放下手中的茶盏,又打量了一眼薛礼置办的桌椅,点点头。
“别说,确实比书案舒服,好用!”
大汉朝的家具很简单,就一个与茶几差不多高的长桌配一个绵垫,这东西叫做案。
平时谈事也不是坐着,而是跪着,跪的时间长了,起来双腿都是麻的。
“呵呵,你再看看,这三眼炉,是不是比火盘更暖和?”
薛礼有些显摆地给赵昱介绍自己府里的新式事物。
扣扣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这叫三眼炉?”
赵昱瞪大眼睛,瞅着炉子里燃烧的蜂窝煤,很是惊诧。
刚刚赵昱还奇怪,这大冷的天,怎么不见火盘,可即便如此,身处薛礼书房,不但感觉不到寒冷,反而有些燥热。
“哈哈,想不到吧,无论这些新式家具,还是这三眼炉及蜂窝煤,都来自泰山郡!”
看到赵昱露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眼神,薛礼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泰山郡?刺史府二公子陶应的治地?”
赵昱再次惊讶,他此番从下邳来彭城私会薛礼,就是因陶谦而来。
其实,这其中,最大的因素还是陶应。
“元达,现在,你还觉得陶恭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蠢呆,二儿子也不伶俐,是只知奢侈使气,不堪中用之辈吗?”
薛礼望着赵昱,目光缓缓变得凝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