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绎幕论刘备(1 / 2)
绎幕城外,中军大帐内,陶应坐在主位,下首分别坐着华歆、颜良、孙观、潘璋、马忠。
虽然跑了公孙瓒,走了刘备,有点遗憾,但陶应并不失望。
能做一方枭雄之人,危机意识都是非常强烈之人,一旦有点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就会做出判断,趋吉避凶。
好在孙观没有让人失望,完整缴获了孟益、公孙瓒带出的五千兵马粮草。
华歆放下手中的茶盏,出于好奇,就今日刘备的一番表现,他想听听陶应的看法。
“重光,你如何看刘玄德这个人?”
听了华歆的话,众将也停止了各自的动作与话头,目光转向陶应。
陶应目露微笑,环视众人一圈,没有先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想先听听自己手下之人的看法。
“文恒,你觉得刘备这个人怎么样?”
颜良翻了翻眼睛,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除了他的两个兄弟,这个大耳朵的家伙,就是来十个,也不是俺的对手。”
对于颜良的回答,陶应真无话可说。
“果然,性格决定命运,沮授的评价很中肯,虽骁勇,却不可独任!”
陶应点点头,又将目光投向潘璋。
“文珪,你也说说看?”
潘璋低头思忖片刻,眉头微皱。
“刘备此人,似乎心机很深!他能为两个兄弟下跪求情,可见性格颇为坚忍,有些高祖之风!”
陶应了然。
“果然,能设谋干掉关羽父子之人,岂能没有眼力,胸中焉能没有沟壑!可独领一军。”
陶应没再询问孙观、马忠的看法,笑嘻嘻地开了一句玩笑。
“要我说,刘备长着一张很占便宜的脸!”
颜良、潘璋、孙观、马忠皆是一愣,这算什么评价?
华歆先是一愣,继而又暗暗点头。
“一言中的!”
刘备面皮白净,眉毛笔直且浓密,眼珠黑白分明,七分沉稳,三分亲切,面相看着很善。
“刘备的那一张脸,讨女人欢心不知道够不够,但却绝对不会让男人产生反感;年长者觉得他稳重,年幼者又会觉得他可亲,就算不喜欢,也绝对不会讨厌。”
陶应顾视众人一眼,缓缓收起调侃与玩世不恭,目光变得严肃。
“若是乱世到来,这样一个喜怒不形于色,懂得隐忍的人,加之身边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虎熊之将,你们说,值不值得我们警惕呢?”
听了陶应之言,众将瞬间收起了对刘备的轻视之心,并暗暗将刘备三兄弟记在了心中。
华歆更是心中一动,又对陶应的感观提高了一份。
“眼光毒辣,看人精准,兵机智算,殆难与敌,实有英雄之才矣!”
半天没有说话的马忠,瞅了一眼陶应,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主公眼光独到,今日忠掠阵时,就见刘备右手往腰间的佩剑上不经意地按压时,身上显出一种令人不敢轻视的气质,原来他是在隐忍!”
华歆很赞赏地瞄了一眼马忠,没想到一个猎户出身的武夫,居然还有这般细腻的观察力,还真是难得。
“刘备在高唐时,歆与他有数面之缘。此人胸怀大志,还有两位武艺高强的兄弟伴其左右,将来或许可以出人头地。”
只是出人头地?
岂止!
不过,华歆的评价,陶应也是理解的。
毕竟,大汉境内尽管叛乱不息,可目前来说,仍旧是大一统的局面,尚未到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之时。
刘备虽已有了些雄心壮志,但这些雄心壮志,只是为出人头地、渴求功名罢了,还远没有日后“光复汉室”的那份“野心”。
身份证-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刘备还没有“自成一家”的野望,那么,说其为出人头地也对。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啊!”
陶应摇摇头,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
华歆眼前一亮,陶应金句频出,简直经典又精辟。
“重光果然才华横溢,颇有圣人之风!”
“看刘备的眼光亦精准无差,这刘备常以皇族自居,脸皮颇厚;又能屈能伸,颇有些高祖之风,若不是出身太低,也可成为一方俊杰。”
陶应笑了笑。
“若不是出身太低,他也不会有这些品质,有这种高祖之风。出身低,对于他来说,恐怕也不是一道打不开的枷锁。此人或许有一天,会一飞冲天也未可知。”
“哦?”
华歆与众将有些讶然的看了陶应一眼。
^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重光,你与刘备并不熟识,竟然对其评价如此之高?”
“呵呵,没什么,只是种预感罢了。”
陶应不愿再谈论刘备,刘备当下还不是自己的首要对手,当下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却是逃走的公孙瓒。
陶应敢肯定,公孙瓒定然已逃往了老家幽州,以其记过忘善、睚眦必报的性格,待他缓过劲,第一个找上门的必然是他。
“华先生,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