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吉雅赛音换学堂(2 / 4)

加入书签

总不能用自己的身份压人家吧!厚着脸皮和人家说,你家的学堂也教教我儿子吧,不!不!不忽木说不出来。所以他费劲巴力的想了半天,脑瓜子都想疼了,才琢磨出来三个方案。

第一个办法:直接找鲜家,如果被拒,没办法继续进行了。

第二个办法:找齐大胜,看齐大胜有没有办法说服亲家,如果不成,自己在齐大胜面前会有一点没面子。

第三个办法:直接让吉雅找鲜鱼,让孩子和爷爷说,都说隔辈亲,也许可以。但是吉雅会不会有点蔑视父亲的能力呢。

不忽木一直在反复对比,也没有拿定主意。他这个人办事,没有十拿九稳的胜算都不会马上出手的。

不忽木又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件事上,他差点忘记了自己是个镇长了。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鲜鱼家所在的村落的保长李秋天,以上级来压保长,保长压鲜鱼家,这样又不用买鲜鱼家个人的人情,不成也没那么丢面子。

于是,不忽木找到了保长李秋天。直接说明来意。李秋天当时就懵了!这不前几天才把鲜胜抓起来,只因为鲜家的丫头咬了镇长儿子的猪,人脑袋快打出狗脑袋了,怎么这么快就扭转成了镇长儿子非要上鲜家爷爷学堂了。这个急转直下的变化,让李秋天的脑袋一直在飞快的思考。

李秋天不是一般人,见惯了官场的冷暖是非,他没有立刻答应镇长不忽木。只是卖了关子,说是了解了解情况再定,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他也不敢应承下来的。

回到小羊家洼村,他直接奔鲜家去了。此时正值傍晚,鲜家祠堂里的孩子们正在学习。

李秋天进了鲜家,直接说要去鲜老爷子学堂看看,齐星楚不知道李秋天是什么目的,也没拦着,李秋天就来到了鲜家后院祠堂,只听到祠堂里有朗朗的读书声,还有辩论的声音。他进来一看,祠堂里摆了九张看着就挺考究的桌子,坐在前面的是小一点的女孩子们,正在认真的诵读,而坐在后面的几个大男孩,正围着鲜老爷子辩论问题呢。鲜老爷子正认真的分析讲解着。李秋天心里想:难怪镇长都请他帮忙,人家的学堂是真的有水平啊。

其实,李秋天只是这么一看,并不能以此确定鲜家课堂就是有多好的,但是人就是有这样从众的心里,挖门倒洞想做的事,无论怎样都认准一定是好的。所以李秋天心里认定鲜家学堂就是最好。

李秋天是个有学识和见识的人,要不是因为前朝灭了,他肯定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跻身官场谋得职位的。没办法,蒙古人当政,汉族人不受待见,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不然怎么可能做这么个破保长,专管谁家菜刀送没送回来这等鸡毛蒜皮之事。

李秋天对着鲜老爷子点点头,笑着说:“上面让挨家挨户检查检查,我就是来看看。”鲜老爷子看到李秋天,先是一愣,看保长转身走了,鲜能才心里虽然狐疑,还是客客气气走出来送客。

李秋天看过鲜家学堂后,想法更多了。镇长不忽木都要把孩子送来鲜家学堂,难怪啊!人家鲜老爷子有水平啊!这要是开回口,只把镇长儿子送进去了,我李秋天是不是就亏大了!我的孩子还没送鲜家学堂去呢,怎么可能轮到镇长家啊!这可不是我李某人行事风格啊!

李秋天是个文人,曾经的举人出身。本身没有什么靠山、背景,仍混迹京城官场多年,要不是前朝没落,他在朝堂之上混个小官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前朝实在太混乱了,到处分崩离析,毁灭也是必然的。他看到前朝毁灭之时,之前耀武扬威的那些士大夫们,死的死,逃的逃,心里曾经有过非常过瘾的想法。无奈那些大人物都倒了,自己也没法混迹蒙古人的大都了,就带着老婆孩子来到牛家镇归田隐居了。

李秋天家里有一个老婆和一个小妾,老婆牟丽,是个汉人;小妾是个蒙古人,叫艾吉玛,战乱的时候低价买回来的。老婆牟丽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李白,二儿子叫李杜甫。一看就知道,李秋天是多么喜欢唐诗了,把他最喜欢的两个诗人的名字都给自己儿子用上了,这样才会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呢。小妾艾吉玛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叫李杏儿,小女儿叫李桃儿。老婆牟丽和艾吉玛经常打架,牟丽总是看不起艾吉玛只会生女儿,艾吉玛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经常是牟丽骂了艾吉玛,艾吉玛揍了牟丽。李秋天夹在中间协调关系很是痛苦。

李秋天自己虽然读过书,但是毕竟在京城混过的人,曾经见到 过很多士大夫之间,相互把孩子送到同僚家私塾里上课学习的,他因为地位低根本没资格。这次可不能错过这个好事了。他心里这个美啊,这可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机会自己就来了嘛,必须把自家那几个不省心的孩子送鲜家学堂上课去,他打定了主意。

李秋天用脚趾头都会想到,鲜家一定会以地方太小为由拒绝的。事实的确如此,鲜能才真的拒绝了他。李秋天又通过之前的同僚了解到,鲜家也是大都来的,鲜能才是曾经的二品文官,儿子鲜胜也曾经在朝中为官,爷俩朝中的官职都远超自己。李秋天乐了,以前那么牛的人,不也落到我的手里了吗?

不同意,没关系!我有的是办法的。

李秋天找到不忽木,开诚布公的谈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