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豪言壮志(1 / 2)
她现在根本就病不起,没钱没药,生病就相当于等死。
小时候生病,都是爹扯草药回来熬给他们喝,整个李家祠是没有土大夫的。
生病都得去镇上看,一般人家谁舍得花钱看病,都是能拖则拖。
很多人家,拖不起的时候去看病,都是拿粮食去换钱。
而粮食又相当于一家人的命,所以一人得重病,就有可能赔上一家人的命。
所以说,穷人连生病的权利都没有。
没得鸡肉吃,桔梗只得对蒸的野红苕下手,虽然每根都不怎么大,但味道却比种的甜。
她心想着等有空了再进来种在地里,以后就有吃不完的甜红苕。
“球球,我吃好了,该出去了。”
桔梗心里想着出去,一转眼间便出现在外面的小床上。
屋外只有虫鸣蛙叫,她急于去看藏在厨房的野猪怎么样了。
“哼~哼~”
听到动静的野猪发出哼哼声,桔梗洗干净的小脸露出傻笑。
活着就好!
桔梗听到声音后,没再去动野猪身上的树枝,她还是挺怕野猪见到她发疯的。
隔壁屋子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动静,桔梗也没惊动屋里的人。
她将没吃完的六根蒸红苕拿出来,放在昨天用过的背篓里,这就是她一天的饭。
桔梗找了一圈,发现昨天的瓦罐、肉和野鸡蛋都不见了。
不用想,她也知道是被谁收进屋了。
桔梗看一眼紧闭的竹门,一个篱笆的距离,像隔着千山万水,阻断了母女俩的相见。
李安平和李安福兄弟俩拉着架子车,到半山坡时,桔梗背靠厨房的柱子,望着黎明前黑暗的山下发呆。
马蹄灯微弱的灯光,让她看到了希望!
“安平叔,小叔你们好早,吃过早饭了吗?
我这还有几根红苕。”
李安平能来,是桔梗没有想到的,但她还是乖巧地喊人。
“吃过了,昨晚上留的兔子肉。
装好后,我们快点出发,免得让村里人看到乱说。”
李安平拒绝了桔梗的好意,和李安福动手去抬野猪。
“嗬,这大家伙够重的!”
两人都想象不出,桔梗是怎么弄回来的,瘦得还没小野猪一半重。
竟能拖回一大一小两野猪,换了他们根本做不到。
李安平将野猪嘴也给捆上,免得发出声音把人给引来,架子车上盖一层树枝遮掩。
桔梗背着背篓,出门也不忘带上那把锋利的柴刀。
在山里跑了一天,新草鞋已经脏得看不出颜色。
为了去镇上不让人笑话,桔梗还是将草鞋穿上。
她将马蹄灯高举过头顶照路,李安平拉车,李安福则在后面推。
直到三人离开半山坡,姚山杏的屋子都没有发出一点儿动静。
年长一些的李安平直摇头,也为桔梗不值。
有这么一个冷心的娘,桔梗以后的日子不知会有多苦。
他在心里也有点儿怨,出门未归的李二贵父子。
三人一路无话,静悄悄地离开村子,上了去镇上的大路。
“老三,不用推了,我们换着拉。
你去背桔梗,我们得走快点儿。
今日逢集,上镇的人会比较多。”李安平拉着架子车,对后面的李安福道。
大路比山路平坦得多,一个人就能拉动,桔梗个子太小一路是连跑带走的。
背着个大背篓,还要举马蹄灯,走不多远就有点儿吃力。
“好,大哥累了叫我!”
李安福不由分说地将桔梗放进背篓里,两个成年人的脚步比刚才快了许多。
她手里的马蹄灯,早在坐进背篓里时就吹灭了,洋油可不是便宜货。
只有条件好点的人家,才会舍得买一瓶或半瓶的洋油回家,都是非常省地用。
村里大多数人家,照明用的是桐油,或干桐籽。
桐油的烟子特别大,而且味道也很打脑,屋子被熏发黑。
所以说,马蹄灯并不是家家户户都用得起的。
“桔梗,喜欢小叔背吗?”
“喜欢,像爹和哥哥的背一样稳。”
桔梗发出的声音闷闷的,李安福鼻子有点儿发酸。
“那小叔以后经常背你,好不好?”
“我是大人了,不能经常背的。”
“好,我们桔梗是大人了,等咱们有钱了买毛驴骑。”
埋头拉车的李安平喉头发哽,多好的孩子,二贵哥两口子是怎么舍得的。
李安平自打有了闺女,也是捧在掌心疼,他是完全明白二贵哥为啥会那么喜欢桔梗。
小闺女奶声奶气地叫着爹,他的心都要融化了,恨不得将所有好的都捧到她面前。
真正体验了一把老父亲心情的李安平,才特别心疼桔梗,只是他不善言辞。
也不像李安福一样跟桔梗亲近,臭小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又是家里的老小,一家人都比较宠他。
李安福才会有空余时间往外跑,不像别的人家十四五岁的男娃,算得上家里的一个壮劳力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