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画舫(1 / 2)

加入书签

只是,为了表现出矜持,上官秋季还是面露为难之色,支支吾吾的说着:“这。。。这。。。不太好吧?”

以为自己太唐突冒失,方孝孺赶紧解释道:“画舫之上均为文人志士点文说墨,学生想着姑娘会否一起以文会友?绝无冒犯之意!”

看着方孝孺一本正经的样子,上官秋季心中好笑。但也只是表现的为难道:“那有劳先生带路了。”

所谓才子佳人,被这样一位翩翩君子带着,上官秋季真心觉得自己今天能来到这秦淮河畔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跟随着方孝孺走向画舫,估计是文人之间相互之间都会有些交流,故而没有人拦住自己的去路。一路之上除了三三两两远远作揖的文人外,倒是没有闲杂人等对自己盘问。

画舫之上,灯光密布,船顶用红色的丝绸包裹着,檀香沁入心鼻。上官秋季第一次来到这种所谓的“风月场所”,就连小茹也是第一次看到世间妩媚的光景。两个女孩均是满脸羞涩,跟着方孝孺,不敢做出任何一丝不雅的举动。

“李小姐,这里是我们平时以诗会友的地方,来这里的都是当今青年才俊,想必你也是第一次来吧。”方孝孺看着上官秋季羞涩的表情,介绍道。

上官秋季毕竟是现代人,骨子里没有所谓的男尊女卑等思想,只是对这种只可能出现在梦中的场景是真的好奇,而且内心知道“风月场所”意味着什么,所以表现的更像一个未谙世事的小女生。

上官秋季微微躬身回道:“先生大才,想必能与先生接触的都是世间名儒,小女子今日沾先生之光能与众贤会与一趟,当真是荣幸之至!”

听到上官秋季对自己不错的评语,加之见识了她的学问,一向淡薄的方孝孺也确实内心有点受用不少。

“那学生为小姐介绍介绍?”方孝孺指了指人群问道。

“有劳!”上官秋季真想看看这上面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

听到上官秋季的回复,方孝孺也不再客气了,带着上官秋季走入人群开始一一的介绍了起来。

“这位是定远侯公子。。。”

“这位是翰林院韩大人公子。。。”

“这位是我们吏部尚书吕大人公子,吕禄大人。他姐姐是当今太子妃。”听到当今太子妃的弟弟,上官秋季不禁盯着吕禄多看了几眼。趁着方孝孺介绍之际,自己也一一回礼。

“这位是黄子澄,是我的好友。现在跟我一样,还没有考取功名。不过以他之才出入翰林是指日可待啊!”

方孝孺带着上官秋季来到一位年纪约莫三十岁男子面前。

“黄兄,这位是李小姐,作的诗可谓留名后世。”接着方孝孺对着黄子澄郑重的介绍了上官秋季。

“小生有礼了!”黄子澄也客气的对上官秋季回着礼。

“先生有礼!”躬身回礼以后,上官秋季直接问道了自己心中的疑惑:“黄先生与方先生都是今年考科举吗?”

“我哪里能与先生一起今年就考,黄先生大才,今年才取得了科考机会,我估计要等到下一个三年了。”方孝孺解释道。

“科举考试有什么门槛吗?为什么先生不能考?”

面对上官秋季的问题,黄子澄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方孝孺内心也很奇怪,这么一位有才有貌还有丫鬟陪着的小姐,必是大户人家千金,为什么能科考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不过仔细想想,毕竟大明朝是不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家族没有对她说明也是正常。因此,方孝孺耐心的解释道:“我们大明参加科考必须是举子身份,而举子是每个省最顶尖的几个人才能有资格。哪怕获得了举子身份,来参加科举考试还必须要提前有学院或者名士或者官府的推荐才有资格报名。黄先生不足三十岁已然获得资格,实乃当世大才!小生还是欠缺点。”

听到方孝孺的解释,上官秋季知道小时候听说的那些所谓的青年才俊是多么的难人可贵。难怪《范进中举》中,范进听说中了举人会有那般的举动表现。

再次对黄子澄微微欠身行礼道:“黄大人大才,小女子失礼了。”

黄子澄与方孝孺不同,骨子里就落下圣人所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观念,对上官秋季并不上心,但看到方孝孺的面子上还是回礼客气道:“不敢,不敢。”

所谓文人相会,大多都是以诗会友,暗中较劲。上官秋季所在画舫之上各位帝国青年才俊相互寒暄过后就各自找好位置坐下。

方孝孺也带着上官秋季两人找到一个角落地方坐下。

仔细看去,上官秋季发现,都是同行之人三三两两坐着,与自己现象之中那种坐而论道完全不一样。

坐不一会,会场之上均安静了下来,众人除了时不时的抬头看向画舫另一个门方向外,没有过多的举动。

小茹忍不住好奇,小声的问道:“方先生,各位大人坐着这里好像都是在等人啊?”

方孝孺耐心的回道:“小姐久居闺中,不知世间繁华。我们金陵现今贵为都城,各路佳人才子汇聚于此相互切磋。今天金陵花魁“思思”小姐提出要在这画舫之上以文会友,只有受到邀请的才能进入此地。我们现在都是在等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