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七千万打造扶贫工厂(1 / 1)

加入书签

杨威深知一个道理。

你助我,我帮民,我助你,你又助我,皆大欢喜。

杨威答应了副县长投资一个亿建设公园,结果只花了三千万。

但是杨威不准备省下这七千万。

如果是别人投资,自己建造,这样赚了七千万,杨威会欣然接受的。

杨威也不会用这钱送礼,那样没有意义!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最后杨威用投资公司名义做了一个扶贫工厂计划。

投资7000万,在开发区购买土地,建设车间,可以自用,可以出租。

每年的收益当做县里的扶贫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就是不允许转做他用的意思。(因为每个县里将资金用作他用严重,该给农民的钱用于别处,导致拖欠农民的钱迟迟发不下去。)

专管扶贫的副县长看了这个计划以后兴奋的一拍桌子道:“这是好事,县里必须全力支持。”

最后的结果就是,县里特批200亩地,用于扶贫工厂的建造。

一下就省了600万。

杨威很高兴,这样就能多打造几个车间,有更多收益用于扶贫。

最后,经过半年时间的建造,杨威将所有土地都建造成了车间,都是上下两层的。

有500平的,也有1000平的,更有上万平的大型车间。

招租任务交给了审批局。

因为他们接触的就是公司,工厂。

7000万资金,最后建成了,十四万平的车间。

现在出租出去每平的价格还是六七十一平。

每年能有八百多万收益的资金用于扶贫。

但是杨威知道,等几年,环保风来了。

县城里开发区出租车间,每平米150元起步。

那时候土地几乎买不到,车间建造成本,更是达到了每平一千多块。

到时候,整个扶贫工厂每年租金就有两千万,对于一个县城的扶贫事业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因为可以帮助全县的贫困人口脱贫。

当然,杨威自己留了一个上下两万平米的车间。

有那么多暴利的制造行业,杨威也有打算参加的。

自己有资金,有车间,有眼光,不信挣不到钱。

就算挣不到钱总是可以帮助几百人就业的。

杨威的第一个实业打算做的是加工红薯干。

现在红薯价格是五毛钱一斤,三斤烘干成一斤红薯干,市场卖六块钱一斤。

中间商收购价格是4块钱一斤。

减去人工削皮,烘干费用。

每出一斤红薯干自己还有2元利润。

每个人一天削皮一万多斤,两分钱一斤人工费,每个人一个月就能挣六千多块,在2009年绝对的高工资了。

这也是杨威给父亲办的工厂。

也能促进村民种红薯的积极性。

只要有销路,种红薯还是很有利润的。

一亩地成本一千多块块,亩产8000斤,五毛钱一斤,每亩地可以有两千多收入了。

现在整个县的农民都是种的棉花,一年一亩地收入只有几百元。

种一茬小麦和一茬玉米只有三四百收入,有时候还会赔钱。

十年以后,国外乱了,粮食价格高了,种粮食每亩才有了一千多的收入。

但是那时候种红薯,每亩地有四五千收入。

这也是杨威帮助农民提高收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